日子总是一个一个里程碑搭起来的。我现在回想大学生活,每一年都有一个标志,我凭借这些个标志记忆我的过去。大一的夏天是香港回归;大二五四是建校百年;大三的夏天是澳门回归;大四伊始就遇上新旧世纪交接。这期间伴随着学校里一栋一栋的楼被拆,一栋又一栋的新楼盖起来;学校周围的商店变了招牌变了容颜;公路拓宽了单行了树被砍倒了又重栽了。
因为这些里程碑,岁月在回顾的时刻格外条理清晰。有时候我想不清楚哪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没关系,仔细想想当时学校里的模样,年代也就浮出水面。
两次北京申奥,也在我生命的里程碑里。
当时觉得2008年多么多么遥远,遥远到天边看不见;那时候坛子上的争吵和随之而来的小规模分离,我还觉得不甘:还那么长远呢,为什么为那么远的将来伤了和气。
岁月却如同飞驰的列车,嗖嗖的快进。
2004年奥运的时候我刚开始工作一年多,有一间没有窗户的办公室,我把电脑面对的门放;然后缩在角落里与安,小涵还有猫一起跟着新浪看女排直播。那年的女排格外争气,一路披荆斩棘,跟着我们在msn上大户小叫,诅咒发誓,顺利进入决赛。打赢日本队的时刻,我尖叫一声冲出办公室,同事们纷纷从办公室里探出头来,我激动的拉住大家去下午茶。“我们打赢日本了”,我欢呼道;同事们叹气摇头无可奈何。
女排决赛那天是周末,我妈那会儿也正好在美国,我还住在艾森豪威尔街上,公寓里没有装全套有线电视;我们两人跑到公寓的会所,趴在台球桌边看决赛:中国姑娘们先是落后两局,然后一路奋起直追,终于拿下金牌。
只是一眨眼的时间,就有那么多变迁。
今天,是2008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
NBC早间“今日”秀,做了一套北京特辑,Meredith Vieira 在北京搭上一的士,然后(用英语)问的哥,你们是不是都得学英语啊?的哥(用英语)说,“是啊,明年之前,我们都得学会呢”;她又问,“那你觉得中国能拿很多奖牌吗?”,的哥说,“是啊,我希望中国拿更多的奖牌”,她再接再厉的问,“比谁多啊?”,的哥说,“希望中国拿的比美国多啊。”两人遂一起大笑。
特辑回来,NBC还在纽约街头弄了一个巨大的吹气游泳池,又请来中国点心师傅示范做包子。
我看到主持人问点心师傅,点心是什么意思,师傅说,点心,是“A touch of your heart.”
2008。08。08,北京欢迎您。
2008.08.08
唯有爱——哈7读后感(剧透,慎入)
And dance your final dance
This is your final chance
To hold the one you love
You know you’ve waited long enough
……
And don’t believe that magic can die
No, no, no, this magic can’t die
So dance, your final dance.
‘Cause this is, your final chance.
— Magic Works, From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一本书等得太久,不免在等待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样的等待,往往有两个结果,第一是看到书以后发现还不如预测的好,大失所望;再有呢,就是看到书以后发现以前所有的预测统统都是垃圾,皆大欢喜。
哈7对我,是后一种。
这些日子对于情节的种种猜测,让我把所有的煎熬都轮着受了一遍。年初我毅然把从前买的书送给来访的贵妃同学,大义凛然的说,倘或结局大团圆,我就再买一套木盒精装;不然我这一生再也不看哈利波特。
颇有些破釜沉舟的气势。
从1月等到7月,最后的时刻逼近了,却连网上的剧透都没敢看——万一是假的呢?会不会空欢喜?万一是真的呢?会不会失望?
直到不能再等,到书正式发行的前一两个小时,才合着火焰,两人推推攘攘的,趴网上把最后一章看了。——很温馨的结果:十九年后,他们都从少年长成新中年,带着新一代的小魔法师们,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相会。
怀揣着这个结局的温暖,我在周六沁凉的夜,往书店里转了一圈:快午夜的时分,书店里挤满了穿着魔法师衣服的大人小孩,十分热闹。
厚厚的一本书,包着一层彩色的皮儿,翻过来,皮儿上写“WE NOW PRESENT THE SEVENTH AND FINAL INSTALLMENT IN THE EPIC TALE OF HARRY POTTER.”我看得眼中一酸,再翻几页,便到了罗琳的献辞“The dedication of the book is split seven ways: to….., and to you, if you have stuck with harry until the very end.” 眼眶里的酸,看到这几行错落的献辞,自动转化成了眼泪流了出来。
那么长久的猜测与等待,终于到了尽头。
终于!
这些日子不断的想着罗琳会如何开篇,想了千万遍,然而看到Polyjuice potion, 看到那七个Harry同时出现的时刻,看到George和Fred一如从前的玩笑,还是不住赞叹。后来几天,加班加点囫囵吞枣地往下看,又不免一边看一边复习最后一章;不断的用结尾的温暖大团圆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在Harry,Ron和Hermione在各个地方辗转着千辛万苦的时候,在Ron愤而离去的时候,我对自己默念结尾部分Ron的玩笑,“It’s me. I am extremely famous.” 我知道一切都会好的,美好的时刻尚未到来。
到得银色鹿出现的时候,已经看过Prince’s Tale的我,马上想到Snape记忆中他对Dumbledore说的那句话,“I got a plan.”前后一想,不禁怅然。——那是他无望也从不曾宣之于口的爱,永远永远,守护着他爱的那个女子,与另一个男子生下的孩子。这孩子长着他所憎恨的他父亲的模样,却长了他母亲的眼睛,温和的绿。
罗琳甚至给了Snape一个曲曲折折的名字,Severus Snape,分明是Pursues Evans的anagram*。这是他少年后一生的写照:追着她,看着她,守着她,然后再看着她的孩子,守着她的孩子。
等到衣衫褴褛头发长而凌乱的Longbottom从画像中出来的时刻,我又一次哭起来。——我能生动的想象这个画面,还有这个孩子,说着他奶奶以他为荣时候的神态。
再然后便到大会决,每个传奇小说、神话小说都有的,好与坏的短兵相接。
我并不紧张,我知道Harry一定胜利,Voldemort一定被打败。
要懂得爱,才能无往不胜;要懂得爱,才能无所畏惧。这是Harry战胜Voldemort的法宝,从婴儿时期到少年。
立意并不新奇——爱与勇气最终战胜。
然而无论多么陈旧,它始终叫我温暖;而我从这个故事里所求,也不过是这些温暖:Harry的父母与义父对Harry牺牲性命的保护;Harry的朋友们与他的跋山涉水与甘愿赴死;Snape对Lily终生不变的恋慕;甚至Dursley临离开住处前询问Harry的去处;Malfoy的母亲为了找到Malfoy而放弃对Voldmort的忠诚;所有的所有,到最后,也不过一个爱字。
这样快马加鞭地看到了大结局,看到成年以后的Harry,对他孩子中唯一一个继承他绿眼睛的Albus Severus说,“You were named for two headmasters of Hogwarts. One of them was a Slytherin and he was probably the bravest man I ever known.”
然后又含着眼泪把Ron的那句笑话再看一次,微微笑着,合上这本足有半磅重的书。
我喜欢这个结局。
童年时代的孤苦无依,少年时代的披荆斩棘,到最后,终于风平浪静下来,Harry得到了尘世的幸福:与自己的爱的女子,组织一个家庭,生可爱顽皮的孩子,然后看着他们,走自己从前走过的路,渐行渐远。
也许到最后,一切都是如此:最后我们都会成为这样平淡幸福的中年人,无论曾经多么痛过伤过挣扎过跋涉过,相信爱,最后,我们都会有这样温暖的结局。
E
2007。08。07
————————-我是没话找话说的注解分割线————————-
*anagram:我不知道这个词儿的中文对应翻译啊,大概意思就是把字母颠倒了重新组合形成的新意思,达芬奇密码里很多;再有就是Tom Marvolo Riddle,实际上也就是”I am Lord Voldemort”的anagram(或者倒过来)。比较一下字母就知道,Severus Snape,跟Pursues Evans (Lily Evans, Harry的母亲),所用的字母完全一样。这不是我的发现,是我同事的~:)
不忘不失(暨新博开张贴)
到给博客搬家的时刻,才清楚明白地意识到,这一两年居然写了那么多。大心从前某次博到,每个文学青年都是自恋的,从日记里的我我我,从此开始热爱文学的一生。 (大意啊,原文没背住)。这些天搬家,一边搬一边便想起大心的这段话,忍不住要笑。
我的博从大约2005年4月开始,起始几篇原本是关于在丹佛开美国国家地理学家年会的,当时还在Blogbus上博,时而能连上,时而连不上,速度奇慢。于是博的频率也是时有时无,现在回头看去,那一段来时路,未免模糊。隐隐约约的,有被困机场的乐趣,有下午茶中的毒,有工作狂时刻看的天明,还有婚前的犹豫婚后的迟钝。
搬家到无名以后,大约因为服务器本身稳定,速度可喜,博起来都得心应手些,博的频率便嗖嗖的上升:工作的进程,回国的腐败,搬家的佯愁,搬来以后布置新家的暗喜,从我手下经过的每一棵植物,最近打动过我的书、电影与音乐,字里行间的,都清清楚楚。
我向来自认记忆力过人——有些时候与人初会他们所穿衣着,我都能丝毫不差地说出来。可是回头看从前的日记也好,回头看这一两年的博也好,都觉着其实我的记忆力远远不如我吹嘘的一半那么好。人总是选自己喜欢的时刻记住,然后屏蔽不快活的记忆;唯独写下来的,一字一句,认真清晰。即使是因为写博未免公之于世,当时隐讳的难过伤心着,如今回头看来,眼泪沮丧,一样那么鲜明。
我是个害怕忘记的人。也许因为害怕,才会把自己的记忆力不断发展,期望靠它能把生活里的点滴栩栩如生的复原。——大约,这是我写博的最主要原因。
生活里的悲喜,走过的亭台路桥,观赏过的江河湖海,读过的故事听过的音符看过的电影电视,我什么都不愿意忘记什么都不愿意丢弃:记得它们,我便记得生活里有良辰美景,有蜜友亲朋,有跌宕起伏,有柳暗花明;记得它们,便记得没有难关过不去,也记得没有伤痛会得永恒。
——======——我是抒情完毕开始叙事的分割线——======——
无名出问题前,我其实已经在考虑搬家。原因有三,一是无名对苹果的浏览器萨法里支持不好;二是无名的留言系统不允许博主对留言进行单个回复,三是无名的留言系统在免费阶段有份额,最多只能有2000条留言,承蒙大家热情,当时在我博上的留言已经有将近800条。
不料还没考虑好,无名在大陆地区就整个挂掉。本来想让贵妃给我写一套php然后找空间上传做自己的博,结果一天误打误撞走到这里,发现这儿居然也基本满足了我的要求:界面干净清晰,php的code看起来十分成熟,苹果上用起来方便可喜,留言也可以个别回复(搬家中发现从前很多留言我都未及回复,对不住留言的大家了;举起右手发誓,以后一定对所有的留言一一回复),服务器看起来仿佛还很稳定,便停止摇晃贵妃,直接搬到这儿了。
目前最大的隐患,是据说这里曾经被大陆屏蔽过——那么就是说将来也还有可能被屏蔽。可是想想,除非找一个在国内的服务器,不然任何一个地方都免不了这个问题,索性还是先安下家来。将来若再有问题(敲敲木头)……只好对不住在国内的大家了——俺目前的决定是除非服务器挂掉,不然不再搬家了。
那么,麻烦加过我链接的大家,更改一下链接。
就这样吧,搬家完毕,(一休的嗲声)休息,休息一下~~~
——======——我是关于留言功能的说明分割线——======——
啊,对,补充一句。这个博的留言速度应该比原来快多了。但是呢,有个新功能,会自动辨认留言是不是spam。——你们知道的,凡是自动的东西,都有点儿傻呼劲儿, 要是你们有谁留言了发现没显示,别紧张,多半是给这自动的小傻瓜弄成Spam等待我批准了。不必一试再试,我上来了就批准过去。
我还没有总结出这个小傻瓜的算法,目前观察的是,如果一个留言里有两三个链接,或者填了很怪的email(这个email可以不必填,所以不想填email的铜子儿,不必捏造一个假email),就有可能被当成spam。
环保人士
周末我们决定,给我们客厅进行大改造,买了个液晶大电视,又买了相配的电视柜,重新把功放和DVD,卫星盒子等等接好,精疲力尽忙活了一天。
趣事放生在去买电视的途中。
话说我种的那棵辣椒,长势良好,又颇接了好多小辣椒;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风没有摧成,虫和虫卵们也就来了。我娘和我人工杀虫(就是用手一个一个掐死扔掉)效果堪忧以后,我便开始寻求偏方。
晴儿先建议用大蒜泡水,于是我照办了,那些天阳台洋溢着大蒜的辛辣味儿,就是我坐在厅里看电视也能被熏着。不料虫子和虫卵们都不怕大蒜味儿,三天以后,证明这个偏方失效了。
晴儿又建议用烟头泡水,小蓝稍后也提了相同的建议,我想一定有用,又决定照办。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家没有人抽烟啊……
这个念头一直环绕在我心头,在我们到达卖电视的电器商场门口的时候,我便眼前一亮:大商场前面,一般都有供吸烟人士扔烟头的顶上有烟灰盒的垃圾箱,这个电器商场,自然也有。
照例描述一下我那天的装束哈,自从我在家工作以后,每个出门的机会都是珍贵的,于是我每次出门,都要非常认真的配衣服。那天穿了白的七分裤,淡蓝色飘纱的帝国线小上衣(俺娘对这种衣服的评价向来是:怎么小姑娘喜欢穿孕妇装),明黄的夹趾拖鞋,又戴了D&G的大墨镜(嗯嗯,我在某个花边新闻上看到,非常荣幸的,大美女安吉丽娜朱丽,也戴了一样的墨镜儿)。
说回我看到放烟头的垃圾箱后,心中大喜,奔过去,掏出纸巾,小心翼翼的把垃圾箱上的烟灰盒里,仅有的三个烟头包起来,又小心翼翼的放在包里。
然后,我抬起头,看到一扇玻璃门后,商场里的服务人员们,也都小心翼翼的看着我……
我捂着脸走进商场,看到贵妃也站在入门处不远,与广大工作人员们一起,看着我走过去,似笑非笑。
我问他,知道我刚才干什么啦?他答,嗯,捡烟头嘛……
后来回来跟小D汇报趣闻,他总结说,人家一定以为,你是环保人士。
环保人士继续汇报:我把烟头泡了水,又用水浇到我的辣椒叶子上,有没有效目前还看不出来,但烟头泡水的气味,真正熏人一跟头。
吸烟有害健康,请大家不要吸烟。
趣事一二三
之一
早上贵妃开会,不到九点就出门了,走之前把我从被子里翻出来。
我懵懵懂懂的醒了,电话响起来。我看号码,不认识,不过还是接了。
一个亲切的男声问,“请问x先生在吗?”(x是贵妃的姓)
我说,“他刚刚上班去了,你有什么事儿吗?”
亲切的男声继续问,“你是他的女儿吗?”
我:“。。。。。。”
来来往往半天才明白,那是个鼓动我们装中文电视的广告电话。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小说)
之小暑
温风至 蟋蟀居辟 鹰乃学习
宁馨在生命里最落魄的时间遇上张岚岚;那阵子,她丢了工作,又刚刚跟交往了若干时间的男友分开——他说,他生命中的最爱回来了,他愿意再努力一次。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日宁馨又被医生告知心脏需要动一个小手术。
“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还是做了手术的好。”那位中年女医生一再安慰她。
宁馨笑笑,这个时候能够庆幸的,是自己终归还有少许存款,不必看着上司脸色病休,以及父母远在海外,隐瞒病情并不困难。
从人民医院出来,西直门一片热闹,车与人都熙来攘往。宁馨在炙热的日光下站了好久,正是盛夏,正午的阳光把她的影子缩成脚下,小小的一团墨黑。
城市是热闹的;她是孤单的。
宁馨在炎热的北京夏天瞎逛了整整一天,傍晚才回到家里。屋里干净整齐,空荡荡的亮;她开始收拾行李,预备隔天入院。
晚上她无所事事,索性打开电脑窜进公共聊天室。她并不喜欢在线上聊天,却喜欢看到公共聊天室里不断涌入相互热情招呼,或者热烈谩骂的人群;就像她喜欢站在最最热闹的商场一楼,看一阵一阵的人流从门口涌进来,又涌出去。
那天她挂的名字,叫“可遇不可求”。
几乎是她进入聊天室的同一秒钟,一个ID叫“可遇可求”的人,也上线了。
宁馨就是再无动于衷,也不由得为这巧合笑起来了。
那个“可遇可求”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巧合,因为她很快给宁馨发了条个人消息,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好,真巧。”
宁馨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么想的,不同于平常对于个人消息的忽略,她发了很长很长的一句话,她说,“我不好,丢了工作,丢了男朋友,明天还要住院动手术。”
这天是小暑,宁馨家的窗户大敞着,热的风伴着窗外喧闹的人声车声,一并卷进她的房间。
那天晚上,“不可求”与“可求”细细碎碎的说了半个晚上:过去曾经,从前以往,生命中曾经的良辰美景,与雨打风吹。
网络上的相遇,有今天没明天,所有的温暖,都要在当下握住。
宁馨决定在这一夜,握住这个巧合的手。她不住飞快敲打键盘,直到手腕酸疼,直到她不得不上床休息。
就在今夜
刚才跟DC的同事电话,工作的事儿七七八八地说了一圈,结束时候自然就开始说今晚的安排。他的安排是先去看电影,然后去书店参加魔术爬梯,然后等钟声一响就买书。他且补充,DC附近的几家书店,都已经装扮成了Diagon Alley的样子。
我一听,赶紧去往上查我家附近的书店,果然,今晚9点半开始也有魔术师晚会。可怜我衣柜里没有黑袍子,只好到时候穿条黑裙带上根长筷子冒充魔术棒了。
沾沾自喜地说,我可会说好几种咒语呢。刚看了第一、二集的时候,经常拿着筷子在家练习咒语……。曾经在飞机上的购物杂志里见过一种魔术棒,顶头有个小灯泡,据说就是电影里哈里他们用的魔术棒,拿着它喊声“Lumos”,然后按一下摁钮,魔术棒前面就会亮起来,跟电影里一样。晴儿挤兑我说,“那你不喊这么一句,摁下那个摁钮,是不是也亮啊…”,我满头黑线,是、是啊。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魔术棒形状的。。。小电筒啊。。。
总之,亲爱的你们,祝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魔法周末。
希望罗琳不要让我们泪雨滂沱啊~~~
屏蔽!屏蔽!!
三天前听睫毛说在北京连不上无名了。
刚开始还以为是服务器问题,没放心上。几天下来,才知道,九成九,是因为无名,继flickr之后,也被屏蔽了。
昏啊,那我还要不要继续写啊。
这两天晚上都揪着贵妃前后摇晃,要求他给我整一个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博;可那也不容易啊,少说也得几周才能整出来啊。
今天一天在网上晃了晃,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著名的废材兔(fc2)我倒是有账号一个,可是我完全日文无能,也不想在小日本的地盘上折腾;其他的国内的地方,这边连起来时快时慢,时好时坏;英文的博客们就更不靠谱了,著名的blogger,那是早八百年就已经被屏蔽了的货色。
哎~这是叫我别写了吗?
我向来不讨论政治问题,基本绕着它走。不过今年继flickr之后,又赶上无名,两家都正撞上我的日常用度,加上之前西陆的大清洗,想完全没有怨言,很难啊。
哈里波特之凤凰令(剧透,慎入)
上周五晚上看了哈里波特之凤凰令。
首映是周二凌晨十二点零五,我显然没有买到票,只是在电影院外转了一圈,瞅了瞅穿着Hogarts服装的孩子们兴奋扎堆儿的长队。
虽然是首映过后三天,可显然还在大热阶段。我们提前了大约40分钟到影院,在停车场转了无数圈找不到位子,好在电影院就在贵妃的公司旁边,最后我们无奈停到了贵妃公司的停车场。
最后进到影院,只比开映时间早了一刻钟左右,好的位置早坐满了,我跟贵妃勉勉强强的,坐在比较靠前的位子上,躺在椅背上看大屏幕。
开始之前照例是漫长的预告片,等华纳的标志从迷雾中显现出来,接着出现哈里波特凤凰令的标题,全场哗啦拉的鼓起掌来;一下子我还以为置身若干年前北大的大讲堂里,不禁失笑。
与六、七百页的书相较,电影仅有的两个多小时,显然很不足够:照我看来,大约有1/3的内容被削去,或淡化了。——当然,之前的四部电影也多少有这个毛病,但不知是不是凤凰令最长且一下子出来相当多的人物,这次到削减尤其明显。
我比较介意的几个削减,一个是凤凰社的成员们的戏份被最大程度的削掉了,大家包括Lupin都只是在开头一点和结尾匆匆亮相,再一个是Dumboredul部队的神奇集合小硬币整个被整没了,没了这个,最后出卖DA的人,居然给弄成了秋张。可爱的房屋小精灵居然也没出现,DA的房间,是让小胖子Longbottom走过神秘房间时无意发现的。
然而可恶的Sirius家的老精灵,居然还有若干镜头——可最后来看,他的出现没什么必要,老精灵的主要作用是在哈里向Snape警告Sirius遇难时给予Sirius不在家的错误信息的,这一幕完全彻底的没出现,Snape倒是收到了Harry的警告,可是电影里只给了他一句施施然说“我不知他说什么”的镜头,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更好的掩饰Snape的身份。
Snape和Harry之间的交流,几乎是这几本书里最多的,也最大程度的揭露Snape此人的背景,以2个小时的时限来看,电影已经给了他们的课不少镜头,可我觉得,不够,太不够了。尤其是Harry入侵Snape的回忆那段,他震惊中发现父亲少年时的真面目,他之后的心理和向Sirus的征询统统都抹掉了,这么重要的交互片断都没了,简直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
当然,那个四方块新教授的戏份,也削减不少,可我当然不介意。
书里大篇幅的痛苦周折的片断,在电影里整理成连串儿的场景闪回,配上音乐,倒趣致起来——尤其是那个层层堆高钉告示的片断,书里看来压抑透了,换电影里居然十分可爱。
照我看来,影片完全可以拍得更长,至少应该有三个半小时左右。
削减之外,自然还有不少心水部分。
一个是扮演是Luna的小姑娘,又可爱又飘忽,除了比我想象得漂亮一些,几乎活脱脱的就是我心里的那个Luna。
还有仅有若干个镜头的Bellatrix Lestrange,居然由Helena Bonham Carter出演(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鸽之翼)。看来英国有点儿名气的男男女女,都得到这哈利波特掺上一脚。
无论是书里,还是电影里,卫斯理两兄弟的离校壮举都是我在这本书里的最爱,那基本上是全书里最明亮的片断,电影里拍得热闹非凡,焰火炮竹,活生生象是在过中国新年。
看完了电影,下面就等7月21号了,希望罗琳千万别让我们这些可怜的广大读者心碎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