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贵人不在家,我抽了个晚上看了这个Moneyball。
看完有两个感想,第一,是老布帅哥在里面的原话:How can you not get romantic about baseball。第二个感想,是钱老若干年的话,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我现在觉得简直可以拿掉那个自然科学,改成,数学,是一切的基础。
————————–以下剧透以下剧透以下剧透———————- Read more »
Category Archives: 书林影池 - Page 2
Moneyball
折叠之间(Between the Folds)
感恩节前后加起来有四天的假,因为很快要回国旅行,哪儿也没去。除了黑色星期五出去逛街,以及今天带安宝儿到游乐园去玩儿,这四天里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家里了。
四天里看了几个片子,全家跟着安宝儿看了《The Big Airshow》,一个关于飞行表演的纪录片(是,安宝儿是个狂热的飞机爱好者);我拉着贵人看了《Sex and the City》的电影,自己又看了《Sex and the City 2》;然后,贵人拉着我,看了一个PBS的记录片,《Between the Folds》。(是的,我输了,我知道) Read more »
少年福尔摩斯
首先感谢Jun,终于让我在十几快二十年以后,又看到这个片子。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初中了,学校组织一个什么活动,全年纪乌央乌央拉到大教室看电影,看的就是这个。
这么多年以后,我就光记得福尔摩斯被挑战去找奖杯,穿过漫天大雪的校园,然后抖了抖鞋子,豁然开朗的奔向藏瓶子的地方。
即使是十几年以后,我依然记得电影里的少年福尔摩斯(当时看起来,却觉得俨然是半成年形象,盖因自己不过是小小少年而已)有十分英俊的模样,还有一个在剧中死掉的女友。彼时虽然已经读过福尔摩斯全集,却并没有如今的历历犹新。
最近在恶人谷看到CAVA君推新出的BBC电视剧《Sherlock》,我在回帖里提了一下这电影,说多年以来再未找到,很遗憾;万事通Jun立即就给我找出名字来了。
我自然是马上上Netflix定DVD,这久违的电影便在上周初跟着安宝儿的Elmo‘s World一起,抵达我家信箱。
一开头打公司广告的时候,就能看出是二十多年前的片子,分辨率很差,图像的锐利度即使是跟今天非高清的电视剧都没法比。
片头出来以后,先来个声明,故事乃是原创,并非改编于柯南道尔的小说。
然而沿用人名,所以,同学们,这个,就是同人啊,就是本片编剧写的,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同人啊(见有人问到底同人是什么意思,顺便解释一下)。
故事其实很简单,
×××××××××××××××××××××××××以下剧透剧透剧透×××××××××××××××××××××××××× Read more »
The Proposal-并非影评
前几周Netflix自己解冻,给我恢复了会员。我想钱已经交了,不看白不看,给安宝儿定了一批Elmo,然后又从Netflix网上翻了翻,看到The Proposal有在线看,便找了个周末晚上看了。
片子很短,纽约阿拉斯加的一两趟,居然不到两个小时就完结了。情节也很简单,Sandra Bullock演的是个加拿大籍著名有才华的出版商编辑,虽然有才有能力但也十分暴君,颇有《魔鬼穿着prada》那个女老板的气息;Ryan Reynolds演的是她的助手。故事从Sandra失去签证面临驱逐出境的危机开始,恰逢Ryan在旁边,遂拉着Ryan说道两人订婚以度过签证失效危机。为了让这个订婚象样,Sandra便随着Ryan回阿拉斯加老家给他奶奶庆祝生日,中间亲友你推我搡,两人闹到当即在阿拉斯加举行婚礼,最后关头Sandra良心发现,决定不能因为自己毁了Ryan的人生家庭,决然退出婚礼。当然最后Ryan也经过两三天阿拉斯加的相处意识到Sandra人性的一面,跟回纽约把Sandra追了回来。
很俗套是不是,本来就是个打发时间的轻喜剧,期待也不必过高。
电影为了充分显露Sandra的女强人魔头形象,服装手包都配得惟恐不名贵,在阿拉斯加上船下船伊还穿着紧身衬衣贴身西裙细高跟鞋,旅行包是LV的,手提包一会儿是Birkin一会儿是Prada。我赫然发现Sandra比从前瘦多了,侧面看去几乎薄得象纸。又觉得她这个打扮有些熟悉,后来想起是有些类似在Crash里面她那个议员太太的装束。
因为情节并不算抓人,我一边看一边有点儿走神,想起这么些年我真是看了不少Sandra的电影,从她出道前后的Speed,While you were sleeping,到后来的Miss Congeniality,Lake House,几乎她担纲的浪漫(轻喜)剧我都没拉下。
并不是真的有意识去找,只是一路跟来,这种类型的电影往往在我闲时的单子上。十数年前她短发坐公车的时候确实是人见人爱的甜心形象;后来一头卷长发当火车售票员与陷入昏睡的梦中白马王子哥哥相处而恋也很有说服力。
到现今再来看,以Ryan的年纪来对她说,“无论如何,你是个美丽的女子”,就未免牵强。
阳光下Sandra的脸颊消瘦成窄窄的一片,眼角鼻梢都有清晰的纹路,若放在男演员身上,一些皱纹只是魅力;可惜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受得住老去。
Sandra即使少女(?)时代脸部线条也嫌稍稍过硬,如今岁月过去,她的眉目更加有了过强的痕迹。从这一点来说,这个角色倒非常适合她的形象,够硬够铁腕。
以我这个几乎看遍Sandra轻喜剧的观众眼光来看,这个电影里与过去重合的小场景比比皆是:Sandra生活中大笑起来的声音象Miss Congeniality,那个容易心脏并发的奶奶象While you were sleeping,那个婚礼上最后撤退的桥段的说辞简直如同照搬,中间例如准备婚纱,大家庭里父子的争论,处处Cliché。
如果演这个故事的换一个人,感觉也许会大不同。
所以永远不要说一个人的样貌对故事情节没有影响。
一个娇美天真的女孩子形象,或者一个英俊无尘的男孩子形象,能整个改变观众对角色的感情:可能一个毫无说服力的桥段忽然变得可信;也可能一个本来十分合理的发展让人觉得不可置信。
以貌取人,原是通病。
并不是说Sandra完全不美,而是她身上从前那种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的气质,忽然消失了。————也许仅仅是这部电影。
电影里安排了好几个让观众发笑的噱头:例如让Sandra抱着小哈巴狗儿在草坪上东奔西跑逗老鹰,或者是Sandra跟着Ryan奶奶在森林里乱舞,可我始终觉得隔靴搔痒,既不觉得好笑,更不觉得可爱。
若我没记错,去年Sandra曾经因为这部电影被提名金球奖,不知道评委是看中了她的冷硬还是看中了她后来渐渐瓦解的冰霜外表。
后来回头查了查imdb,Speed是1994年的电影,一晃已经16年。
我还记得初中时候的我在形同闺蜜的年轻语文老师家看这个电影,那个齐耳短发女孩追着公车跑的情形依旧如新,屏幕上俨然已经换了浑身名牌的中年成功女人。
那还是没有个人电脑的年代,更勿论在线看电影这么迅捷的方式。时间流逝的痕迹,何止在人的面貌上。
还是说回电影,临结束时分Sandra自爆骗局,被移民局的人从海上押上飞机。而Ryan一路搭乘直升飞机追到机场,终于已分毫之差没能拦下他们。
画面转回纽约,Sandra又是一身漂亮的职业装打好箱子预备离开办公室,Ryan一身皱巴巴的衬衣赶来——顺便说一句,Ryan的形象很适合这种随意的装束,越是乱越是显得亲和,我看这电影的违合感,大约跟他俩气质差别很有关系——,在众目睽睽之下求婚,求婚辞也十分别致,“Margaret, will you marry me? Because I’d like to date you. ”
我看了快两个小时,到这个时候才喷笑起来。
剧中的观众自然也没有闲着,鼓掌的有感动的有,各自应景。
所有的浪漫轻喜剧,都要在这里结尾:男女主角终于心意相通皆大欢喜。
到今天我来看,只觉得故事本来该从这里开始写起。
你看,我早说过,岁月流逝的痕迹,何止在人的面貌。
世界大同了——嗯,关于HouseS06E10
在XQ上看到新出House的内容,我还没来得及在电视上看,于是只好委委屈屈在网上找了找。美国这边看不了优酷视频,只能看看节选解闷。
同人女的力量有多可怕,主流电视剧纷纷打擦边球;而House,伟大的能力无穷的House剧组,终于不再满足于擦边球,索性让House和Wilson来了一场赤果果的求婚,让Wilson亲口来了句,I love this man and I am not wasting another moment in my life, 还嫌不够似的,继续接着说,Gregory House, will you marry me?
当然,伟大的剧组还是设定了plot让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在一个并不bl的情节下合理完成了。我们这个世界,沸腾了。
继两人同居,买房子,又说,you die I’m alone等等以后,终极场景出现了!
让我说什么呢,除了,哦,对,我有没有说过,House M.D.里面H/W是xi
小团圆
不,还没看,仅仅是买到而已,在Milpitas的长青书局。书挺厚,而且很贵,连税21刀一本,是我买过的小说里最贵的了。打算留着飞机上,或者回去有空 的时候看,因此,只翻了翻开头,和最后结尾的两三段。
开头是宋琪的序,跟之前在坛子上看到的一样,关于张爱跟宋的往来书信,以期证明宋琪此举并未真正违背张爱遗愿。
结尾呢,令人惊奇的是一个梦,聊聊几句是明信片样的风光,有孩子,还有那个不用考证也知道是谁的之雍。这梦之甜蜜几乎让我震惊,在广泛听说了这书的压抑悲伤之后。
还顺便从书店买了《赤地之恋》《秧歌》和《同学少年都不贱》,是之前买的大陆出版的张爱全集里没有出的,也一起放书架上了。
大心问说飞机上看《半生缘》会不会憋气得慌。我想了想,大约不会。我对张爱的故事投入很有限,大约还能不情绪波动的看完。——嗯,当然,这要真看完了才能来说这话。
这几年看的书不多,丹布朗和哈里波特一流的居多,看得真正憋气的,也只有张洁那套《无字》。
放风三小时
真是不好意思,在大家都在看文艺片的时候,我,我看了这么一大俗片。
实际上是,难得的周日下午放风,我按计划去了就近的电影院。因为之前也不知道几点能出门,就打算到了电影院碰上什么时间对就看什么。
买的票是十分钟后的Watchmen,然而进了电影院,隔壁的放映厅放的就是”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想起小珍在里面是有个角色的,于是就晃进去打发时间。
进去的时候大约已经放了半个小时,大屏幕上正是小珍跟本阿福来客对质,伊跟Friends晚期的穿着一模一样,贴身的白衬衣和灰长裤,把整个身体的起伏勾得恰到好处,甚至连表情都跟Rachel一样,严肃到有点儿伤心到看着本问,Will you, ever, marry me?
我看到这儿,决定Watchmen也不看了,进去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就把剩下的电影看完了。
写剧本(或者这本书,据说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的人很显然是SATC的饭,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乃是Carrie倒数第三任男友汉堡男的名言,被可爱的Miranda当作难得的智慧在午餐期间传给了两位讨论某男到底会不会打电话来的小女生——当然,转背就被人骂了Bitch。
电影的格式基本跟头一两季的SATC类似,去掉Carrie的画外音,把关键句例如If he doesn’t want to marry you/If she’s not sleeping with you拎出来转成黑底白字打屏幕上,然后找路人甲乙丙丁说说悲惨经历或者分享经验,再切入故事。
人物不少,而且阵容不弱,除了小珍,还有朱巴里摩(貌似她还是制片人之一),斯佳丽乔纳森,珍妮佛康耐丽。
总之每个女生都有一把恋爱辛酸史,总归不过是几样,或者相爱的不相信婚姻,或者爱她的她不爱,或者结了婚的丈夫爬墙,或者盲目的见人就扑屡屡被涮,再或者千寻百觅原来对先生一直在身边。把SATC那套换了点儿汤水来。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面唯一一对结了婚的夫妇,珍妮佛康耐丽演的太太。
这太太有点儿恐怖的神经质——从我看的部分来猜,她的父亲因为肺癌去世,大约因为这个trauma她跟丈夫从未做爱,并且对于丈夫戒烟有偏执的执着。这个戒烟和出墙结合在一起,跟SATC里面Carrie的戒烟和Big偷情简直如出一辙,嗯,根本就是一辙。她先发现的是丈夫在偷偷抽烟,或者说,发现了烟蒂和灰盒,结果被她丈夫嫁祸给他们家的装修工人。态度之诚恳,连我都相信了。
于是她还跑去跟包工头对证,珍妮佛康耐丽是一个太好的演员,把这个太太的神经质诠释得叫人同情,她跟包工头说我们说好不能在这儿抽烟,我们有promise,嗯,我们有contract,那也是一种promise,边说边含泪,观众分明可以看出这话她实际上是对谁说的。那种可怜兮兮的神经质,把包工头吓坏了。
后来她丈夫在Home Depot里对她坦白跟斯佳丽乔纳森睡(我得说,斯佳丽乔纳森实在是美,那种跃然屏幕的青春和肉感,卷曲跳跃的淡金卷发,真是所向披靡。政治不太正确的说,丈夫给这样的姑娘看上,只有自认倒霉的份儿),她又再询问他是否抽烟,他继续否认——确实,电影里还有个本阿福来客给他烟他拒了的情节,所以我很信。
于是她打算挽救他们的婚姻,换了漂亮的紧身衣服去丈夫办公室做,可巧的是她进门之前她丈夫跟斯佳丽乔纳森正要入港。于是斯佳丽乔纳森躲到衣柜里听了一场活春宫。当然,她出来以后愤怒的跟这位她一直迷恋的人掰了。
正当我以为这对夫妇就要这么破镜重圆下去的时候,珍妮佛康耐丽回到家给丈夫收拾衣服,一包烟掉了出来。她顿时爆发,把衣橱里所有丈夫的衣服通通拿出来往楼下扔,暴怒中顺手打碎了墙上的镜子。
本片最为叫人心酸的镜头出现了:她盯着一地碎片,眼眶含泪胸膛剧烈起伏,然后,出去拿了扫帚和簸箕打扫起来。
看来她可以容忍丈夫跟人睡(嗯,并且在跟女友说起此事时还自动承认,It’s my fault,简直是SATC的教材版),却不能容忍被骗。
最后她丈夫回家进门,我原本以为会看到的一天一地的衣服的场景也没有:他所有的衣服分门别类的叠好一层一层放在楼梯上,最下面放着她要求离婚的卡片。
可惜我没看到这部影片的开头,不知道有没有康耐丽的童年阴影,她演这个姑娘,根本就是可以心理学课本上的例子。
小珍的故事里,把Miranda独身前往妈妈葬礼换成小珍牵着狗出席姐妹婚礼(同时,这又是Friends里面Pheobe结婚时候,Ross干的事儿,不知道是有意的对应还是巧合)。婚礼前还有段她的女朋友们绕弯儿安慰她的场景,她结结巴巴的说,I’m fine。像谁?可不就活生生是Ross跟Emily结婚前的Rachel。
然而,等等,那个不肯结婚的本,结果几乎是本剧最好的黄金男人。在小珍父亲患病时分,她所有结了婚的姐妹的丈夫都集聚他家喝酒看球赛,她心力交瘁的走进厨房,本在埋头擦盘子,旁边一叠高高的碗碟显示出他的勤勉——这场景,简直能赶上老太《城市故事》里的灰姑娘擦地板的重逢。嗯,当然不够狂热浪漫,可是,多么温情;我人到中年,觉得这样满灶台的干净盘子,还有为她清理被头发堵住的下水道,远比白衬衣卡其裤金康斯丹顿巴利皮鞋动人。
——我很遗憾的是这俩的故事最后还是让本弄了个俗路子求婚了,说,I want to make you happy,好男人先模拟了Big对婚姻的不信任,最终拷贝了Chandler的台词。我多么希望他俩来一个终身不结婚的模式——是,就像我希望SATC电影里Carrie和Big最终也不要结婚。
其他的几个故事都不太出奇了,基本上就是SATC换换人物场景和技术——对,不仅是电话和Post it,现在她们会被男人用MySpace,Blackberry Email,blahblah等27种技术(朱巴里摩语)拒掉——的约会故事,也不值得一一细说。
总之像所有的烂俗爱情片,该Happy Ending的,都Happy Ending了。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天还微亮,正是夏时制的第一天。
我又跑mall里去转了转,把上次给安宝儿买的金玻璃小乌龟毛衣退了,看到BCBG Maxazria在sale,又进去转了转。拜安宝儿之赐,我居然在这个牌子里找到了自己能穿上的号,大约是件应该沮丧的事儿。我飞快的挑了一条裙子一件无袖大针织背心儿就撤了。
虽然只在里面逛了一小会儿,天却已经全黑了。我心急火燎的往家赶,路上看到警车围着一段儿路,贴着警戒线开过去的时候,可以看到地上有一辆躺倒的大摩托车。五颜六色的警车灯把夜晚照得十分烂漫,简直就像是我这放风时分最后的辉煌。
一进屋静悄悄的,厅里桌子上放着只吃了一半的南瓜泥。我唤着安宝儿,看到他们父子俩都在客房里呆着,安宝儿躺在床上,睫毛上的眼泪还没有干。贵人说,他不肯吃饭,一直哭闹,抱着走了很久,方才停下来。
我的放风三小时,就结束在安宝儿看到我的那半个含泪笑容里。
周末影院之《甲方乙方》+《立春》
2.惆怅旧欢之《甲方乙方》
看完《大话西游》,电驴里下着的《甲方乙方》也完全了,我刻了盘,晚上继续看。
片头一出来是一只老虎,仰天长啸了一下画面便静止住,我正要发问“这是模仿米高梅的狮子吗”,却见黑幕上跳出一排字来“祝全国人民虎年快乐!”
我惊呼一声道,哟,这是上一个虎年的片子啊,贵x喃喃自语的算着上一个虎年,半天算出来说,“是98年啊”,我戏剧化的长叹一声,“十年前啊!”
冯小刚的手法那么些年都没什么变化,跟几年以后的《手机》一样,《甲方乙方》也从黑幕带着葛优独白开始,又用黑幕带着葛优独白结束。倒是个有头有尾的叙述文
我忘了我是在什么地方看的这电影的了,该不是大屏幕上,至少不是电影院的大屏幕上。十年前有太多看电影的地方:操场上,图书馆里,大讲堂里,电教厅里;那些年里,我有限的几次进电影院一是为了泰坦尼克二是为了拯救大兵瑞恩。
这电影里最有名的该是那句话了吧——“打死我也不说!!!”我从一开头就等着这一幕出现,看到那给外宾做国宴的胖子一出现,神秘兮兮的说”xxxxxx你知道了吧?”,我就已经前仰后合的笑起来。
记忆深刻的故事还有那个趴在村头上等车来接的大富翁,把村里所有的鸡都抓了吃个干净。当年看的时候光记得那个眼睛放着绿光,如今回头看,才注意到结尾的时候他说要来办个养鸡场,吃一还十;也记得那个“受气一定是件很爽的事儿”里的傅彪,还有刘蓓嘴上点着一颗痣懒洋洋的说着“让骡子啊马啊都歇着去吧。”,当然我也不记得结尾部分这位找气受的主回家主动做家务的收尾。
记忆的碎片里只有笑得叫人喘不过气儿的情节,这些情节过后温情脉脉的结束语都给我忘了个干净,足见少年时候的没心没肺。
而最后一个结尾的故事,那个葛优和刘蓓(话说我也根本不记得他俩电影里居然成了一对儿)让出自己新房成全一对夫妻的住房梦的,我竟如看新片一样不知前情不知后续的一路问一路看。影片结束的时候,杨立新(《我爱我家》里和平的先生啊)在新年前夕来还钥匙,说是太太临走前多么多么的爱他们的这个“家”。
在幕黑以前,画面上是无声飘着的雪花,杨立新在走廊上走远了。葛优用他独特的声音在画外说:“那一夜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
我转头看了贵x一眼,有点儿不相信这个喜剧片就结束在这儿的感觉。
原来曾经让我笑得翻天覆地的片子如此温情如此感伤,究竟记忆对过往进行了什么样的裁减,以至于滑腔走板到这个地步。
也或者看的时候本来就是冲着“喜”去的,没留心有意无意的开头和结束,吸引少年的我的,总是那些个在过程里高潮迭起的噱头:涂得黑乎乎的脸的放羊人,有纤细的钢琴家般的手的小偷……
故事不必深究,能让我笑的都好。
这电影里还有很多的熟面孔,甚至连道具都是熟的:刘蓓穿的踩脚裤,冯小刚拿着喝水的咖啡伴侣玻璃瓶,看的时候叫我们一阵一阵的感叹轻笑。
即使是并不算清晰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刘蓓脸边绒绒的碎发,让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感叹,她那时候怎么那么年轻。倒是葛优冯小刚甚至何冰,似乎都没什么变化,凝固着时光。
十年一晃而过,当年从来没有想过会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重看这电影——也许从来也没有想过会重看这电影。记忆里对未来的想象总是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的新人新物新事,哪里会有时间分给已经过去的种种。
其实走过才知道,念念不忘一直回头,原是本性。
3.镜花水月之破碎《立春》
《立春》这故事,在看之前我就在各家影评里把情节摸了个六七成,怎么看都觉得是个沮丧的压抑的叫人不高兴的故事,虽然顺顺畅畅的下了,也不想去看。倒是试机子的时候,播放了短短一点开头,灰蒙蒙的天空下灰蒙蒙的城市俯瞰,伴着蒋雯丽的独白,是一种我们都不太熟悉但又觉得听过的口音。贵x和我立即就口音的地方来源展开了讨论,因了这个讨论,第二天早起我们又把这开头重看一遍。贵x认为是河北,我坚持是河南;然后上百度一查——故事里的鹤阳市乃是顾长卫结合拍片附近的鹤顶和安阳两个城市捏造出来的地名,因拍片在开封附近,看来应该是我的猜测对了。
我是打定主意不看这电影,所以只有贵x一个人坚持了下去,我间或的出来瞄几眼,一部电影的时间,洗了个澡,上了一会儿网,又讲了个电话。《立春》,终究在我这儿是个破碎的片断。
然而就是这些个破碎的片断,也能看出这个拿摄像机的人对画面非常讲究,里面的人物并不见得美丽,然而片段的构图却充满了画面感。大量的框状物被运用起来:王彩玲家里的钢琴上面挂着一面镜子,是暗褐色的镜框,这个镜子被反复的运用,无数次她弹唱的画面,还有朗诵的周瑜,无不是镜子中一段,框着清晰的一扇镜框,分明叫你看清楚这是生活在镜子中的投影。
还有黄四宝初初跟着周瑜前来王彩玲家,片刻他走出门去,王彩玲的眼睛追着他,透过门框和门上的玻璃,看到外面的他坐下,与地上飘飞的不知道什么组成一幅静止的画,淡色的门框给这个场景加了一个画框,生怕你当真。
还有一个用得不少的构图是在往返于北京与鹤阳火车上的玻璃窗倒影。这火车总在黑夜里驰骋,画面的开始总是玻璃上模模糊糊的影子,映着车厢里昏暗的灯光,迷迷糊糊的众人,焦点有时候是王彩玲一个人,有时候是她带着那个伪装绝症的贝贝。
这些个镜头都充满了凝固感,每次投影,恨不得都有几秒钟的静默,不流动,不转开,在本身并不急促的情节里,倒也不觉得突兀。
一切都是镜花水月,说它是假的,可它又分明基于这千疮百孔的真实生活;说它是真的,可它又在玻璃的另一面,抓不住摸不着。
有意思的是,至少在我看的片断里,那个漂亮得像个瓷人似的邻家小媳妇,竟无一次在镜中或玻璃面上出现。
想想不是不觉得这摄影趣致的。
(完)
周末家庭影院之《大话西游》
本周末湾区为了欢庆夏至,来了个101度的高温天,外面的艳阳天照得我不敢出门,看《功夫熊猫》的计划也只好作罢。好在周五新买一个可以放DivX的DVD Upscale converter,于是把以前下载的片子翻出来挑三拣四的看了看。
1.刹那芳华之《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这个片子,剧情自然不必说它。若干年前,也许直到现在,中间有不少台词,我们都可以达到说了上句接下句的熟悉程度。
记忆里我仿佛并没有把这上下两部翻来覆去看过,所有的熟悉都从bbs以及与同学的嬉闹中获得。仅有一次观看完全版是某一次在实验室里,跟师兄师姐同班同学洋洋近十人凑在大约15寸的凸面电脑屏幕前,看校园网里的在线影视。画面效果无从说起,对白当然也已经翻成了普通话。身边坐满已经把这个片子(至少对白)看得滚瓜烂熟的人,看起来也是丝毫没有悬念。若我的记忆没有出错,有几段对白,是通过同学们的朗诵,而不是电脑的小音箱传播到我耳朵里。
一晃十年,周六晚上我第一次看到高清晰大屏幕的原声粤语版《大话西游》,倒是颇有旧酒新瓶的体验。
除了我,同看的还有贵x,以及另一个朋友。三人都号称看烂了这个片子,然而画面放出来,迷蒙悠远的一片水面,摇曳着枯黄的草。我们都齐齐愣住,我问,这是月光宝盒还是大圣娶亲?其余两人都傻住:不知道啊?
一直快进到那个不用灯芯电灯的老汉颤颤巍巍的说“如来佛主的灯芯不见了,要去哪儿买”的时候,我们才恍然这已跳过月光宝盒到了大圣娶亲。
一通折腾后我们又重新开始,可怜的贵x是三个人里面唯一听不懂粤语的,勉强坚持到“桃花过处寸草不生”就躲到另一个房间去了。不久夜深朋友也告辞,我们也睡下。到周日中午起来我才继续下去。
片子比我记得的要短,情节快马加鞭的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波若波罗蜜”,连贵x都不再需要我翻译也可以看得哈哈大笑。再然后就又开始那段迷蒙烟水,这次我们一口气看下去,看到紫霞刷的抽出一把剑,画面凝固着等待那段经典的谎言。两个人的各个局部切换间,我惊讶的看到紫霞的散发里有一丝清晰的白,鞋上有尘土;烂熟于心的句子这次换了粤语说出来,对我而言倒真像是两瓶打着不同出厂日期的酒,彼此都混淆不起来。
到那个时候我发现我自己看得不投入,活生生倒像是在给记忆的片断进行国粤语翻译校对。
可是且慢,那个时候下定论未免言之过早。故事风驰电刹的发展到了紫霞和猪面青霞说,“我的意中人会是个盖世英雄……”,我忽然恍然不知所处了。再然后黑夜里群魔乱舞的时刻,忽然间天空浓云大作,唐僧还兀自叫唤着大家收衣服,贵x也无师自通的明白了这段宣言,笑得前仰后合,而我,我知道结局已近,眼泪忽然哗的就流了满脸。
从那以后我的眼泪就没有干过,一直伴随着紫霞说“我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甚至伴着豆腐西施们娇俏的扑到新科状元怀里,又到了至尊宝借着夕阳武士的嘴说,“我这辈子再也不会走,爱你”,最终却仍是夹杂在人群中远去。
故事里的五百一千年不过是一瞬间,两个小时拉了窗帘的阴凉屋里,我已经看完了这些人转生再转生的起因经过结果。黑幕起来的时候,抬起头来外面依然是艳阳高照的大热天,然而中间十数年光阴已然过去,又是谁偷换了我看故事的时间地点设备甚至心情。
没有人,没有人再在我耳边抢着说下面的发展背诵台词,只有一个人嗡嗡嗡绕着我追问“他说什么”或者“刚才说什么”,又间或不明所以的哈哈大笑。
生活里我从没有猜到过开头,也更猜不到结局。
我在我本以为会感慨万千的时刻无从回首,又在猝不及防的结局来临时刻泪流满面。纷扰芜杂的故事对我们而言已不是一个故事,前尘后事,灿烂悲伤生离死别交错着来临,仿佛也不过是一瞬前发生的纠葛,谁知道悠悠已经五百年。
画面黑下来再亮起,再生的已记不得过去的撕心裂肺爱恨情仇:该遗忘的自然遗忘;该还清都会还清。
记得未尝是福气;忘记才是恩赐。
周五晚上开看的时候我们仨看到莫文蔚还相互八卦了一下这个时候周星驰是不是已经换了女友,我转而想到朱茵离开周星驰之后的决绝,遂推测这个时候周星驰的身边人应该还是伊,不曾草落莫家。
故事和生活里的绯闻交相辉映:晶晶是前生紫霞是后世;莫却是后人朱该是往事。
怎样开始如何结束从来都不重要,过程如何波折难熬残破也不重要,重要的也许只是在屡屡受挫中曾经有过缤纷闪光的霎那;即使那些个光华的霎那都只不过是谎言或者迷梦,或者来自于对着剑尖的急智,又或者因为曾经对着自己另一个面目的分身喃喃诉说得太多以至信以为真。
其实又有什么重要呢,拥有过就好。似水流年,斑驳零落才好叫做记忆,真假难辨才好叫做青春。
花絮:
周日气温降下来,我们去Costco例行采购。贵x嘴里自言自语的唱道“吹个球,吹个大皮球”,我哭笑不得,说道这你倒记得。
到了Costco看到有扁扁的蟠桃买,遂买了一盒。贵x回到家里,兴冲冲的洗来吃,一边说“我从来没吃过这种桃”。我大惊,说道“怎么会?以前北京满街都是啊。”他说道,“是啊,我经常看见,觉得那么小肯定不好吃,所以也没买过。”洗完桃以后又期待的看着我问,“吃起来什么味儿?”
我想一下,说道,“也就是桃味儿。”
Her Lobster
最近又在第一百零一遍的看Friends,情节看得太熟,也不用守在电视边上,隔着一个房间只要听到对话也知道屏幕上在演什么,他们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当然因为这一百零一遍的重看,看出一些以前没注意的地方,例如Chandler和Joey搬到Monica她们的公寓以后,擦写版上写的字儿是“Have you seen our view!!”,等他们被迫搬回去以后,板上的字儿变成“Get out!!”。(有个小虫子是,当Ross冲进来告诉他们他和Emily四个礼拜后结婚的时候,那个板子上是完全空白的,而在他进门之前和之后,这个板子上的字儿都是“Get out!!”)
避过了第三季没有看——因为那里面有Ross和Rachel的分手;把第四季看到半中间的时候意识到这一季也应该跳过去的——这是Ross和Emily结婚的那一季。不过已经看了一半了,索性还是坚持看了下去。看到Ross寄请柬的那一集,很多他与Rachel之间的片断被剪辑出来拼插在一起,从开始到结束;到最后Rachel在咖啡屋里把请柬上签上不去,然后对Monica说,“It’s Ross, how can I watch him get married.”
看到那儿我照例的眼睛发酸,这两个人的感情戏,无论诙谐还是忧伤,都是好看的。他们俩大约就是咱们最常说的那种冤家,或者用Pheobe的话来说,He’s her lobster,更通俗的英文是Soul mate。两个人根本就是为对方定做的,即使能跟别人在一起,也是不完满的。我记得Friends大结局以后NBC的特别节目采访他们六个人,主持人问Ross的扮演者对此结局是否满意,他笑起来“Of course, come on, she’s Rachel。”一时间大家都笑起来,感慨万分。
他是她的龙虾,到老了他们会在爪牵着爪,在沙滩上散步。
故事总比生活安慰,更安慰的是,无论前路多少波折伤害,我总是知道结局是完美的。
说到这个Her lobster,还有一个电视人物来着。那天在TBS看Sex and the City。我有个奇怪的毛病,明明自己都是有DVD的,可是每逢电视上看到还是乐此不疲的追看,甚至甘于忍受一段一段的广告,势要看完为止。这一集正好是Carrie的三十五岁生日。她在凌晨刚到的时候给Big电话,说自己三十五了。然后再度过了一个在餐厅空等的夜晚(话说这绝对能跻身最尴尬的事情前十名),以及跟朋友在街角咖啡馆庆祝的夜晚以后,回到公寓门口,Big的车已经等在楼下。她敲开窗子,鲜红的气球争先恐后的从车窗里飞出来。
那一瞬间我想,她完了——或许她早就完了。后来的家具师的小木屋和求婚,还有艺术家的诗和钢琴曲又怎么样呢。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个精疲力尽的夜晚车窗里飞涌出来的红气球,用方便纸杯盛的香槟,即使这个人不相信soul mate,他也是她的Lobster。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