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影院之《甲方乙方》+《立春》

2.惆怅旧欢之《甲方乙方》

看完《大话西游》,电驴里下着的《甲方乙方》也完全了,我刻了盘,晚上继续看。
片头一出来是一只老虎,仰天长啸了一下画面便静止住,我正要发问“这是模仿米高梅的狮子吗”,却见黑幕上跳出一排字来“祝全国人民虎年快乐!”
我惊呼一声道,哟,这是上一个虎年的片子啊,贵x喃喃自语的算着上一个虎年,半天算出来说,“是98年啊”,我戏剧化的长叹一声,“十年前啊!”
冯小刚的手法那么些年都没什么变化,跟几年以后的《手机》一样,《甲方乙方》也从黑幕带着葛优独白开始,又用黑幕带着葛优独白结束。倒是个有头有尾的叙述文
我忘了我是在什么地方看的这电影的了,该不是大屏幕上,至少不是电影院的大屏幕上。十年前有太多看电影的地方:操场上,图书馆里,大讲堂里,电教厅里;那些年里,我有限的几次进电影院一是为了泰坦尼克二是为了拯救大兵瑞恩。
这电影里最有名的该是那句话了吧——“打死我也不说!!!”我从一开头就等着这一幕出现,看到那给外宾做国宴的胖子一出现,神秘兮兮的说”xxxxxx你知道了吧?”,我就已经前仰后合的笑起来。
记忆深刻的故事还有那个趴在村头上等车来接的大富翁,把村里所有的鸡都抓了吃个干净。当年看的时候光记得那个眼睛放着绿光,如今回头看,才注意到结尾的时候他说要来办个养鸡场,吃一还十;也记得那个“受气一定是件很爽的事儿”里的傅彪,还有刘蓓嘴上点着一颗痣懒洋洋的说着“让骡子啊马啊都歇着去吧。”,当然我也不记得结尾部分这位找气受的主回家主动做家务的收尾。
记忆的碎片里只有笑得叫人喘不过气儿的情节,这些情节过后温情脉脉的结束语都给我忘了个干净,足见少年时候的没心没肺。
而最后一个结尾的故事,那个葛优和刘蓓(话说我也根本不记得他俩电影里居然成了一对儿)让出自己新房成全一对夫妻的住房梦的,我竟如看新片一样不知前情不知后续的一路问一路看。影片结束的时候,杨立新(《我爱我家》里和平的先生啊)在新年前夕来还钥匙,说是太太临走前多么多么的爱他们的这个“家”。
在幕黑以前,画面上是无声飘着的雪花,杨立新在走廊上走远了。葛优用他独特的声音在画外说:“那一夜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
我转头看了贵x一眼,有点儿不相信这个喜剧片就结束在这儿的感觉。
原来曾经让我笑得翻天覆地的片子如此温情如此感伤,究竟记忆对过往进行了什么样的裁减,以至于滑腔走板到这个地步。
也或者看的时候本来就是冲着“喜”去的,没留心有意无意的开头和结束,吸引少年的我的,总是那些个在过程里高潮迭起的噱头:涂得黑乎乎的脸的放羊人,有纤细的钢琴家般的手的小偷……
故事不必深究,能让我笑的都好。
这电影里还有很多的熟面孔,甚至连道具都是熟的:刘蓓穿的踩脚裤,冯小刚拿着喝水的咖啡伴侣玻璃瓶,看的时候叫我们一阵一阵的感叹轻笑。
即使是并不算清晰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刘蓓脸边绒绒的碎发,让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感叹,她那时候怎么那么年轻。倒是葛优冯小刚甚至何冰,似乎都没什么变化,凝固着时光。
十年一晃而过,当年从来没有想过会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重看这电影——也许从来也没有想过会重看这电影。记忆里对未来的想象总是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的新人新物新事,哪里会有时间分给已经过去的种种。
其实走过才知道,念念不忘一直回头,原是本性。

3.镜花水月之破碎《立春》

《立春》这故事,在看之前我就在各家影评里把情节摸了个六七成,怎么看都觉得是个沮丧的压抑的叫人不高兴的故事,虽然顺顺畅畅的下了,也不想去看。倒是试机子的时候,播放了短短一点开头,灰蒙蒙的天空下灰蒙蒙的城市俯瞰,伴着蒋雯丽的独白,是一种我们都不太熟悉但又觉得听过的口音。贵x和我立即就口音的地方来源展开了讨论,因了这个讨论,第二天早起我们又把这开头重看一遍。贵x认为是河北,我坚持是河南;然后上百度一查——故事里的鹤阳市乃是顾长卫结合拍片附近的鹤顶和安阳两个城市捏造出来的地名,因拍片在开封附近,看来应该是我的猜测对了。
我是打定主意不看这电影,所以只有贵x一个人坚持了下去,我间或的出来瞄几眼,一部电影的时间,洗了个澡,上了一会儿网,又讲了个电话。《立春》,终究在我这儿是个破碎的片断。
然而就是这些个破碎的片断,也能看出这个拿摄像机的人对画面非常讲究,里面的人物并不见得美丽,然而片段的构图却充满了画面感。大量的框状物被运用起来:王彩玲家里的钢琴上面挂着一面镜子,是暗褐色的镜框,这个镜子被反复的运用,无数次她弹唱的画面,还有朗诵的周瑜,无不是镜子中一段,框着清晰的一扇镜框,分明叫你看清楚这是生活在镜子中的投影。
还有黄四宝初初跟着周瑜前来王彩玲家,片刻他走出门去,王彩玲的眼睛追着他,透过门框和门上的玻璃,看到外面的他坐下,与地上飘飞的不知道什么组成一幅静止的画,淡色的门框给这个场景加了一个画框,生怕你当真。
还有一个用得不少的构图是在往返于北京与鹤阳火车上的玻璃窗倒影。这火车总在黑夜里驰骋,画面的开始总是玻璃上模模糊糊的影子,映着车厢里昏暗的灯光,迷迷糊糊的众人,焦点有时候是王彩玲一个人,有时候是她带着那个伪装绝症的贝贝。
这些个镜头都充满了凝固感,每次投影,恨不得都有几秒钟的静默,不流动,不转开,在本身并不急促的情节里,倒也不觉得突兀。
一切都是镜花水月,说它是假的,可它又分明基于这千疮百孔的真实生活;说它是真的,可它又在玻璃的另一面,抓不住摸不着。
有意思的是,至少在我看的片断里,那个漂亮得像个瓷人似的邻家小媳妇,竟无一次在镜中或玻璃面上出现。
想想不是不觉得这摄影趣致的。

(完)

  1. 甲方乙方我们家也有VCD,嘿嘿,都是刚出过那几年回国的时候搜罗的。
    我最喜欢的是游老板在村口的大石头上等他们,看到汽车后一大滴眼泪掉到地上砸了一个小土坑的大特写:)

    Reply: 你看得还真细,我都没注意到。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