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大总结 (1)

好久没有来写了,也不知道都有谁还在看。倒是每天通知我有留言,但是,都是垃圾留言。
奇怪,自从我发了那篇关于NPR上关于灾难片的影评以后,垃圾留言们就排山倒海的来了。所以说,不能引用网站吗?
总之,一切都太迟了阿太迟了。
总看到别人在自己的博上总结用过的护肤品和彩妆什么的,自己老也想写一篇。当然我完全不是专家,也不怎么敢把自己的皮肤当试验田,但也委实用过不少,总结一下,存个档用。
我向来不是个长情的人,坊间留言说一种护肤品用三瓶效用过了就要换(已经被蚕批判过了,我也很同意她的批判。批判主要句式是,三瓶,多大的三瓶?这个数字怎么量化出来的?——生物学专家说话就是不同凡响震耳欲聋阿),我手下过去的护肤品,用过三瓶的,不过两三种。很多时候一瓶还没用完就忙不迭的想要换掉,真是要咬牙坚持才能到瓶底呢。
这往往也不是因为不好,不过就是因为厌了,而已。
小K说,护肤品什么的,不过对自己的安慰剂罢了,是以为题。

先说说我手下过过三瓶的:

1,La Mer面霜
正式的名字是cream de la mer,貌似有个中文名字叫海洋之星还是什么。
我当年得知,是看到某个八卦杂志上说friends里面三位女星的面霜,说道Jennifer Aniston,便举了这个,八卦杂志上列的单价是1盎司上百美元,还蛮惊人的价钱。
我找上这个,是05年从夏威夷结婚回来,那时候皮肤被严重的晒伤,脸颊两边发红脱皮,经久不退。我跑到macy‘s试了一两种啥啥doctor的产品,都不灵光,走过La Mer专柜,想起他家宣传的太空烧伤故事来,遂买了一瓶回家。
别的抗衰老什么的我没有发言权,但是La Mer面霜对付过敏皮肤,确实很灵光。首先抹上去没有刺痛感(没错,那阵子我连摸面霜都有刺痛感),三四天后红疹居然就开始下去了。
虽然看起来单价很贵,但这面霜其实非常耐用,以我的大圆盘脸,一瓶两盎司的面霜都可以用5个多月,平均下来,也不算贵。
三藩机场的免税商店还有这个卖,比外面商店里便宜个二十刀左右,我后来每每经过,都买一瓶。一直用到大约07还是08年,才换面霜。
Read more »

Jane Eyre

今天送安宝儿上daycare一日,于是跟他爹去看电影。路上他爹说道外派,说是VP级别外派中国的,都给配车和司机云云。
我想起老太以前小说(好像是吃南瓜的人?)里说道的,说是也不怪人想往上爬,上面的办公室大又宽敞,风景都好些。
我于是发言道,恩,所以说都要向上呢,要是俺做到了××,就专门派个秘书来管安宝儿的琐事,说,来,帮我找找附近的好daycare,然后给安宝儿排上名;又继而说,然后再让他给安排找保姆,要会说流利的中英法语言,有名校文凭,blahblahblah。
他爹直接给我的发言震了,不说话。
我说,你也别奇怪,多少言情小说都这么开的头。要找个有才华有耐心有爱心的家庭教师,然后女主去了,然后给孩子的爸搞上了。
边说我边想,1,这段子真的很熟啊,沉默几秒钟,忽然恍然大悟,说道,这不就简爱嘛。
谁知就这么巧,看电影之前就看到了新版简爱的trailer,简直拍得像恐怖片。
那个简爱的扮演者很年轻,有丰润的嘴唇,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十万分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到过她。
回来谷歌了一下,才发现,噢,原来是The kids are all right里面的姐姐啊。

ps,俺真的很喜欢简爱这个故事,上面发言没有不敬,阿弥陀佛。

Kindle

在网上众多的忽悠下,新买了一个Kindle。
一拿到就开始大规模的下书,拿着到处走。
前几天出去加油见缝插针的重看了《鸳鸯刀》;这些天呢,忙着重温卫斯理。
最早看卫斯理,是小学五年级吧,在我们那儿的少儿图书馆,借来了香港出版的竖排本卫斯理,有《眼睛》、《蜂云》,大约还有《丛林之神》和其他若干,《眼睛》和《蜂云》两本,真正是让我几个夜晚不能安眠,想起来就头皮发麻。那时候看的一些书至今想起来依然不寒而栗,因之也对倪匡的想象力十分佩服。
那个暑假看完了图书馆里所有能借来的卫斯理,还摸到一本后来被禁掉的书,叫《昙花梦》。情节是忘得七七八八了,感觉是事关特务的言情?
如今想来,真是惊奇于我们那儿少儿图书馆的藏书资源。
再看倪匡已经是入了大学,北大附近有的是各种小书店,卖的当然是盗版,几块钱一本,合订了好多故事。我买了若干本卫斯理系列合订本,哗啦啦乱七八糟的看了不少。但是倪匡后期的故事,跟他妹子亦舒似的,水平有极大下降;前面铺垫得又多又长,最后就赖给外星人,连个解释都欠奉就草草结尾,真叫人失望。
再后来就是到了系里上机,互联网为我打开了网上阅读新天地,感谢亦凡书库,我几乎看完了卫斯理全集。
这一晃,又十年了。
在Kindle上看故事,底面是淡淡的灰,字不大不小,并不是深黑色,而是比页面更深的一种灰度。从我们做地图的经验来看,底面的灰度大约是低于10%的灰,字的灰则达到了80%-90%(忽然想到,1,不就是我这个博追求的style嘛)。对比并没有白底黑字那么鲜明,读起来似乎连故事都柔和了。可以一目很多行的看完一页,然后哗啦暗一下带我进入下一页。Kindle说的是他们的目标是让读者忘记device,沉浸于故事。
忘记device不容易,这一明一灭间分明是技术在呼喊;倒也真是要感谢这又小又轻的device,我可以拿着上百本书满地走,想看什么看什么,随手捞起来就能往下看;下次接上也不用找。
不过二十年,看书的方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化。
我儿长大以后,这世界会是什么模样呢。

三十二

看到手机里的天气信息,说今天秋天正式开始。
秋分,节气里算是秋天正中;而按日照时间来分,乃是跟春分一样,是一年里唯二的日夜等长的一天;不同的是北半球秋分以后夜长日短,春分以后日短夜长。
三十二岁了,从前觉得望也望不到的年龄,刷刷刷的就来了。
白天依然在忙乎整理房子;晚上换了衣服全家去粤菜馆子吃了海鲜,回来拍照,这就算过完了。

时间是怎么样……(暨《咫尺》完结)

说起来仿佛是一瞬间,其实已经有四年多五年。
刚开始写咫尺,是因为混一个同人论坛(至于是哪一个,看懂的人自然就懂,不懂的也不要问了),所以,这个故事,开始是为了叶文和郡拾。
谁知道了写了两三节,那个论坛就服务器就忽然倒闭,再也上不去了。
那大约是2006年上半年,或者更早;也许,甚至是2005年的事儿了。
过了很长时间,我有一次翻文档,翻到那个丢掉的几节,忽然觉得,咦,这个头开得不错啊,蛮可以当原创继续写下去嘛。
于是才又捡起来。
因为不再打算当同人写,所以就大肆的加了人物;但是,又因为是同人起的头,大纲就一直很散乱,本来打算写成中短篇的,随着人物的不断增加,越写越长。
终于完全超出了我自己当初的预计,写成了目前写过的,最长的故事。
06和07年我一直在单上规律的更新,中间有几个朋友,泼墨和D,77(大约还叫流星蝴蝶剑还是什么?)还有芙蓉,时常询问鼓励,D更是大肆的发挥感想;77一直在看在问,这些,都是我坚持不断的动力。
08年初安安去世,不久我怀孕,再不久D也离世,单关闭了;几件事加在一起,我完全停止了这个故事。
我其实一直知道自己要怎么结尾,这个两家人相距数尺进入车流的片段,是早就想好写好的;有点儿隐寓郡拾一家和小叶(不幸),以及秦琳一家和秦若(幸)只有咫尺之遥。
也是这个题目本身的意思,咫尺,英语有个很合适的对应,One Foot Away,有些时候,我们离幸福,本来就只有一步之遥。
走错走对,在开初,只有一步而已。
安宝儿断奶以后,终于不用成天挂我身上,单又重开,我就想,要把这个坑完结。
虽然一直想,却老也没有动笔。
然后年初单上明希豪森专门发帖来问,我十分感动。
写故事日子已久,但是被别人这么惦记着,真的还是头一遭。
3月里重新开始工作,工作本身又有很多摸鱼闲暇,我便捡起之前掉的地方,继续写下去。
从开始写,到昨天初稿写完,搬了三次跨越美国大陆的家,换了三份工作(如果全职妈妈也算一份工作),经历两个论坛的关闭。
我也从单身,到已婚,又做了妈妈。
经历这么些变化,心态当然变化也很大。
而心态的变化,自然,对故事的走向有影响。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写字人,经常被自己,以及读者的看法影响。故事几番偏离大纲,最后,完全影响了结局。
开初写的时候打算让小若为了叶文痛苦辗转不能自己,后来旁观D单恋的痛苦,以及他对小若性格的几番赞赏,对明灏多加赞叹,便决定放过小若,减短虐他的片段,飞快的让明灏接来手;
更主要的,我最初的想法,林芳是不会离开郡拾,郡拾不能取舍,叶文也优柔寡断,三个人到结尾都会处在一种胶着状态。
一日跟泼墨聊天说道婚姻的洁癖问题,我猛然醒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若不能接受,何苦让我的人物来接受。于是才痛下决心,把林芳的走向扭转了;也随之扭转了叶文的走向。
当然这不是写好故事的路子,真正的好故事,是由人物决定故事走向,而不是写字人的心态。
不过我写故事也就是个娱乐,不说文为心声吧,到底,贯穿自己的一些想法。
所以,就成这样了。
我也没什么遗憾。
终于完结掉这个坑,我也了结一番心事。
鸣谢泼墨,芙蓉,D,77,明希豪森,以及其他所有对这个坑念念不忘的读者。
最后,给D,你一向喜欢明灏,望你九泉之下有知,能为小若觉得高兴。

E
2010.09.12

咫尺(24,大结局)

不是特别满意,不过,总算写完了。
先这样吧,有时间全文要一起改改。
明后天还有个完结感想,汗~~,我可真罗唆啊。
Read more »

一搬再搬三搬

又搬回加州了。
在华盛顿地区度过了一个十分炎热的夏天,跟安宝儿带着满身的蚊包,和一叠厚厚的记忆,于9月2日凌晨回到湾区。
又重新改换职业,回到家庭主妇的位置上。

又,关心咫尺的人们,我已经基本写完了,但是不太满意,所以要再改改;稍稍再等几天吧。

安全无处,备份重要

话说我这么个流量寥寥的小博,居然,昨天,被黑掉了。
佛祖啊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晚上上来的时候,忽然就是白页,说这个错误那个错误,我跑到服务器上一看,好嘛,整个博客的文件夹都不见了。
我当时顿时心里一凉,要知道,我搬家到这儿以后,就没有备份过。
这年头,写个博客不容易,选国内的服务器吧,这个审核那个审核好多关键词;选国外的吧,好多都被屏蔽了。
挂在自己租来的空间上,想着这下安全了吧,得,忽然一被黑,连个网站备份都没有。
好在空间服务商也是有客服的,我上线去找,人跟我搞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把文件夹恢复了,但是博客怎么都打不开,说是文件有问题;我对php一窍不通,也不会修复。
跑去文件夹里面一看,来黑的不知道什么人士,放了个paypal fr的文件夹,搞得一塌糊涂。我也不知道该改哪儿该干嘛,一头雾水。
好在吧,文件修复了,起码数据库回来了,数据库回来了起码所有发布的文章和留言都在。
我试着用数据库恢复,可是,又怎么都恢复不了,老是报错。
没办法,只好傻乎乎的,手动恢复一下。
好在当时搬家倒是做了个搬家以前的xml,那个拿来输入一下,前面的就都有了;今年1月搬家以后,写得还不算很多,手动搬也搬完了;留言还得慢慢来。
看来以后还是要常规备份啊。
不知道昨天有人来不,希望不会有人以为我是想留坑遁逃,哈哈。
大家如果发现博客部分有什么错误,请在此处报错,我好修复。留言还没有补完,所以留言部分暂时不用报错。
当然,也许大家昨天正好都没来,于是没人发现我这儿挂过,皆大欢喜,嘿嘿。

少年福尔摩斯

Young Sherlock Holmes

首先感谢Jun,终于让我在十几快二十年以后,又看到这个片子。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初中了,学校组织一个什么活动,全年纪乌央乌央拉到大教室看电影,看的就是这个。
这么多年以后,我就光记得福尔摩斯被挑战去找奖杯,穿过漫天大雪的校园,然后抖了抖鞋子,豁然开朗的奔向藏瓶子的地方。
即使是十几年以后,我依然记得电影里的少年福尔摩斯(当时看起来,却觉得俨然是半成年形象,盖因自己不过是小小少年而已)有十分英俊的模样,还有一个在剧中死掉的女友。彼时虽然已经读过福尔摩斯全集,却并没有如今的历历犹新。
最近在恶人谷看到CAVA君推新出的BBC电视剧《Sherlock》,我在回帖里提了一下这电影,说多年以来再未找到,很遗憾;万事通Jun立即就给我找出名字来了。
我自然是马上上Netflix定DVD,这久违的电影便在上周初跟着安宝儿的Elmo‘s World一起,抵达我家信箱。
一开头打公司广告的时候,就能看出是二十多年前的片子,分辨率很差,图像的锐利度即使是跟今天非高清的电视剧都没法比。
片头出来以后,先来个声明,故事乃是原创,并非改编于柯南道尔的小说。
然而沿用人名,所以,同学们,这个,就是同人啊,就是本片编剧写的,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同人啊(见有人问到底同人是什么意思,顺便解释一下)。
故事其实很简单,
×××××××××××××××××××××××××以下剧透剧透剧透×××××××××××××××××××××××××× Read more »

咫尺(23-下)

叶文

卿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在跟山东那边约时间,这次的工程验收来得正好,再合适不过。
时间比较紧张,我就随着她,约好了就在她公司附近的一个茶馆。那地方名字有点儿古怪,我几乎放下电话就忘了叫什么,本想打过去再问一下,后来想反正那附近也不可能有很多个茶馆,到了地方下来走走,说不定看到名字就想起来了。
这天正好下班也早,我就提前过去了,沿着卿卿他们公司附近走了走,一边想着实在不行就再打个电话问问。
正茫然四处看的时候,眼眶里忽然有什么东西撞进来似的。我停了一下,四周看看,注意到路旁边停了辆黑色的切诺基,车前面挂了个铜黄色的铃,下面垂着红色的长穗。
我心里默默的笑了一下,四周看看,并没有看到郡师哥。
那个晚上以后,我们再没有见面;他偶尔给过我一些电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总是草草几句就挂掉了。
因为已经下了决心,心里倒也开阔了。
我伸手在车前盖上轻轻的抚了一下,车很干净,几乎没有浮尘,估计是刚刚才送去洗过。
不知道是因为车刚刚停下没多久,还是因为阳光照射的缘故,车前盖摸上去热烘烘的,有初秋里最后的一点儿暑气。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