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听过的歌(之三)

拉赫曼尼诺夫之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十八变奏

我有个囤积CD的毛病,很多时候买CD纯属一时性起,一下子买个十几张,然后买回来经常是反复的听其中的一两张;其他的常常就这么藏起来落了尘,过了很久才恍然醒悟,咦,我居然有这么一张CD。
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常有意外之喜。很多时候听旧CD倒像是掀盖相见,在最想不到的时候惊见故友。更有甚者,某一段时间突然想起某一套曲子,回家翻一圈,居然就能找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买下来,简直就像是在自己家里发现宝藏,喜不胜致。
我跟老拉这套曲子的重会更加巧合一些。
有一段日子猛买钢琴小品,看到这张鲁宾斯坦的合集就顺手买回来了,却因为同买的CD太多,便把它扔在办公室里,彻底忘了。
一天办公室一人来借CD,那人点名要莫扎特的钢琴。我因为一直对莫扎特无可无不可,并没有专门买过他的CD,翻来找去,就找到这一张里有一套莫扎特的钢协。
他拿去不久,我正好到他办公室问个问题,便在那儿,第一次听到我自己的这张CD。进他办公室的时候,正好放到老拉的帕格尼尼狂想曲,我才说了几句话,就到了十八变奏:那旋律极其熟悉,每一个音符都像从心里敲出来,闭上眼睛竟然能见画面栩栩如生:仿佛是夏日午后,阳光灿烂的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我一时间竟是呆在那里,忘了自己所为何事,听完了整个十八变奏(鲁宾斯坦这一版大约3分钟左右),才愣愣的说,这曲子真动人。
那人啼笑皆非,拍着桌子说“这是你的CD啊~~~”。
我后来回到自己办公室里,还静静坐了一会儿。这曲子,这画面,是从哪里得来?倒像是相逢梦里,疑幻疑真。
到那天晚上,我回家看着电视,才猛的一激灵,想起我第一次从哪儿听来这曲子:
是啊,当然是夏日午后了,而且是在水边,阳光把那两个美丽的人剪出朦胧的暗影,在树荫下并肩。是个远远的镜头,所以还能看到人影后水面波光灿烂,七彩斑斓。
他从一幅画像上爱上她;为了找到她,他苦苦寻求回到过去的方法。总算不负苦心,他在某一次尝试中重回过去,得亲见画上伊人一面,然后两人相爱。依稀记得,有一个画面,便是两人并肩走在河边。还有两人初见第二日,他便带着她去漫步,水上泛舟,他轻轻哼歌,哼的,便是老拉的这段曲子:缠绵悱恻,又隐隐带着宿命的愁苦,仿佛昭示着两人最后不得不分离的命运。
最后一枚硬币出卖了他的真正时代,两人便如此匆匆分离。他回到自己所在的时代,无论如何努力,再回不到过去,才恍然明白故事开首的那一幕:一位垂垂老妪,颤微微的找上狂欢夜的他,递给他一块怀表,叫他去找她:那是时间另一端的她和他,一个已经在漫长的等待里耗尽了自己的青春与美貌;一个仍然懵懂不知前路,不知自己会跨越七十年,爱上眼前这个陌生的老妇人——在时间的彼端。
这部电影,Somewhere in time, 有个极其浪漫的中文名字,叫时光倒流七十年。
少年时代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便被这里面传奇的感情深深打动。两人在水边第一次相见,她有如画的容颜,在柔和的光中转过头来,她看着他,轻轻问:Is it you?
一见钟情,相爱,然后又被时间分离:再没有比这更动人,更美丽,更催人泪下的感情。
十数年后重听这支曲子,时光也恍如倒流,我又再回到少年时代,坐在小小的电视机前,看两人相遇,相爱,再等待他们不可避免的被命运分离。
一切依然如此清晰,我似乎仍能看到那个时候我脸颊上的泪水,我紧握的双手,能触摸到我砰砰直跳的心。
那也是我的时间彼端,无论如何努力,
永远,也回不去。
E

2005年9月27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