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日记月垒 - Page 12

我们都准备好了

下午时间,百无聊赖,拉了一会儿琴,拉完了在网上转一下,时间还是慢悠悠的走着,下午的日光亮堂堂,怎么也过不完的样子。
忽然想起到新浪上看看,注意到新浪已经准备就绪,连金牌榜都放好了。

可是,哎哎,可是,咱们大家都是0,0,0,为什么美国放第一,中国放第二,俄罗斯放第三呢?好歹趁着一切都没有,把咱们东道主放第一吧,真是的。
忽然之间,好想也弄个国旗贴纸贴手心儿,可惜这里没有卖。
我们准备好了,我们都准备好了。
奥运会,开始吧!

终于等到这一天

昨天夜里作了很多的梦,支离破碎的,无非就是回到北京,重温旧事,重遇故人,还有,见到已经故去的朋友惊喜交集。
早上迷糊醒来,忽然想到,北京已经是8月8号了。赶紧去把贵x拍醒,说北京8月8号了,2008年8月8号!他闷着应了一声,还没醒过来。
这样的时刻,不在北京,简直是人生一大憾事。
不是真要到鸟巢里或者水立方里去看比赛,只要在街上走走看看,见见满街的花草和霓虹灯,看看自己爱的这个城市在如此盛事下面是怎样的张灯结彩,也是难忘的幸福。
我在北京的几年,经历的最大盛事大约就是香港回归;在学校的几年,经历的最大盛事,就是百年校庆。所有的活动我都没有真地参与什么(除了校庆那场晚会当背景举灯来着),然而什么时候回想,都觉得十分温馨幸福。
因为能够说“那个时候,我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
这些天各个电视台都少不了关于奥运的新闻,或者关于中国的节目。当然老美固有的道德优越感(或者未见世面感)总是要冒出来,一会儿戴个口罩,一会儿自运食品,这些个都不能影响我的兴奋心情,不去说它。
有一天晚上看到旅游台放关于中国旅游的节目,正好放到西安。我兴奋的叫贵x来看,两个人收着电视机看金发碧眼的主持人在西安用一块钱买柿子饼吃,在城墙上租自行车,拍唐装照,花17美元做全身和足部按摩,在车水马龙间穿梭着过马路(提心吊胆的说,这是一项需要从小训练的本领),看那个塔楼附近据说全亚洲最大的地上喷泉……
贵x看得很专心,我没有乡愁,就不住追问,这地方在哪儿?离你家远不?我们回去能不能看到?这个表演你看过没有,云云。
日子流水一般过去,这个全国人民期待了很久很久的奥运会,终于要来临了。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我向往的说,听说要沿着天安门中轴线放烟花呢;贵x一边吃着昨晚剩下的贝壳面做的伪麻食,一边点头。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从前

我这几天,因为给睫毛找我之前为《牧神的午后》设计的一封面,千辛万苦的在我的旧文件备份里倒腾。结果要找的东西没找到,不需要的东西找出来一大堆。我于是秩序狂又发作,把所有的文件都从DVD移动硬盘上倒出来在硬盘上,一个一个文件夹的重新命名,编排,整理。
然后无意中发现了从前的msn对话历史——奇怪,我居然不知道我从前有存这个的习惯。
但是,好在有存,看到写《只如初见》的时候,跟睫毛蝎子的msn聊天纪录,那会儿我们经常彻夜彻夜的(北京的彻夜)在msn上聊天。
如今物是人非,看起来格外伤感。我不敢细看,就飞快的飞快扫着一行一行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一天我们不知道在说什么,说到彼此曾经有过的挫折。然后我看到蝎子说的一句话,她说:
我觉得我这辈子,活得非常非常的幸福快乐。
那是2005年的7月,睫毛还没有去法国,我还未婚,在DC呆着,蝎子还健在。
那一瞬间我百感交集。
亲爱的,我相信你;你在那边,也一定一样的幸福快乐吧。

关于厨房的闲言碎语

虽然说阔太发言道找着了给她厨艺垫底的人儿——就是我——,我个人还是认为,我的厨艺,比阔太,还是要高那么一点点。当然写真正的食谱贴我是不行的,这种精细活儿还是得交给火焰来干,但是为了证明我确实在厨房里是个半把手,决定写些厨房里的琐碎,笑话有的,食谱,也会有的。
还是从笑话开始。

1. 紫菜蛋花汤
话说我以前吃过一种汤叫紫菜蛋花汤,看上去十分好做,就是紫菜加蛋花加葱花,吃起来也好吃。某天,我在超市里看到一饼黑色的被塑料纸包着的玩意儿,贴着“紫菜”的标签,并且标价便宜,于是我很高兴的买了回来。
到了做晚饭时间,我兴致勃勃的预备做一碗紫菜蛋花汤。紫菜是干的,虽然没有人教我,我也很聪明的联想到了木耳香菇,因此放了一脸盆水,把一饼紫菜扔了下去,然后便回到桌边上网。我琢磨这个汤不需要花时间精力,只要贵x进门我开始做水扔紫菜浇蛋汁就好。
过一会儿门响了,贵x回来了,我迎到门前。我们家的厨房,就在一入门的地方。我跟贵x互致问候以后,他一眼瞅见了厨房柜台上那一大盆乌黑的,茂盛的,涨大的,不知所以的类水藻样的东西。
他问我“这是什么?”,我哆嗦着看了那盆乌水藻一眼,电光石火的回想到刚才自己泡紫菜的行为,回答说,“这是今天一会儿用紫菜蛋花汤的。”
贵x面带恐惧的问我“你放了多少?”,我陪笑,“全放了。”他惨叫一声,说人家都是撕一小片就够一碗汤的,你全放了,打算做多少?
此事后来在我一次不小心中交待给了火焰,引起伊气势磅礴的取笑。我讪讪的说,哎,所以还是找个完全不通中国厨艺的好,你看三毛,还可以骗荷西说粉丝是天上下的雨。火焰点头肯定,说就算她犯了这么个错误,她不说,小爱绝不能知道这是能吃的,完全可以骗他说这是泡来拖地的拖把
幸好我已经把那饼紫菜吃完了(剩下的倒掉了),不然想起吃的是“拖把”,只怕还是会恶心的。

2.陕西臊子面
写文章讲究欲扬先抑,讲过了丑事,自然要讲好事。
我做为几乎南得不能再南的南方人,自然是喜粤菜系,也有几个做得还算拿手的粤菜。但是哪里出生做哪里的菜,不能显出我的水平来。
我身为陕西媳妇儿(以及陕西准媳妇儿)若干年,得意的地方是学会了两三个陕西面食,包括贵x最喜欢的陕西臊子面,和麻食。
这两道面食,用凤辣子的话来说,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大量的时间花在把各种作料切丁上面,十分叫人心浮气躁。某次我见到贵x的母亲,听说麻食的名字来历,原来麻食麻食,就是麻烦的食物的意思,倒是跟这个食品的做法很贴切。
这两样食品,对于贵x,就相当于养猫人家给猫咪的treat。表现好的时候,我会给他做一顿臊子面吃;表现特别特别优异的时候,我会给他做一顿麻食吃——但是麻食做起来实在太麻烦,我就是给他做了,也往往做不够他吃的分量,够他填个半饱,剩下的半边胃用方便面打发。
后来经晴儿推荐,从walmart买到一个mini-chopper,我的厨房切丁事业立即实现了从手工化向机械化的大转变,臊子面的制作,顿时变得简易起来。我再偷偷懒,把臊子和漂菜的制作合起来,更是方便快捷。自那以后,贵x得到treat的门槛儿,就要低多了。
做法如下:胡萝卜、土豆、木耳、豆腐各少量,统统切丁(或者用mini-chopper打碎),香菜、葱和姜切末儿,肥瘦相间猪肉切末儿(也可以用mini-chopper打碎)。热锅下油,爆姜末儿,然后炒熟肉末,加辣椒油,五香粉,盐,少量辣椒粉,醋(多),酱油(少),大火至肉末完全在这一锅面目不清的作料汤里翻滚。比较精细的做法是把臊子舀出,然后做漂菜(网上可以搜到做法),但我嫌麻烦,简化如下:直接在臊子的浓汤里加水,盖锅,待汤滚以后(空气中会飘散着一股酸味儿),加豆腐丁,胡萝卜丁,再盖锅待水再滚,加木耳丁,水再度滚以后加土豆丁——土豆丁一定要最后放,因为土豆煮久了汤会十分浓稠,而且找不着它们了。最后开锅之前加葱花儿香菜花儿,面汤就大功告成(亲个嘴儿
煮一锅开水做面条——一定要是宽面——然后捞出面条,浇上面汤,就可以拍拍桌子让贵x奔过来享受treat了。

3.青椒/醋溜土豆丝儿
在外吃饭的时候,我跟贵x有一个非常本质的不同。我喜欢尝新,认为在外吃饭就要吃自己在家不会做的菜,或者没听说过的菜,所以如果菜单上有类似于“九层塔鸭舌”这样的菜,我是肯定会点的。(当然我也是个有原则的人,兔丁这样的菜,或者什么什么野猪肉,我是坚决不吃的)贵x则十万分因循守旧,经常被我批评出生长安的好处没有,坏处捡了一箩筐背背上。表现在点菜上,就是他每次出去点菜都翻来覆去点在家自己会做能做的两三样。
经典被点菜之一是青椒/醋溜土豆丝儿。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贵x此人爱吃的东西都属于莲蓬汤一类的路数。
好在这个菜不用我做,贵x在认识我之前已经把这道菜做得滚瓜烂熟。
想当年他跟我还只有同校师兄妹情谊的时候,他周末带我们出去买菜,回来我跟roommate饮水思源,一般都会叫他跟我们一起吃个午饭。他总是有模有样的做一道醋溜土豆丝(或者辣白菜/醋溜白菜)。即使是今天,我也不得不承认,他这两道菜确实做得炉火纯青——比我在大多数馆子吃的要强。我妈吃过一次他做的醋溜土豆丝以后,还反复问了几遍做法,并且以后也不再亲自做土豆丝儿,总是切好了土豆丝儿等他下班来下锅。
在当年那个做个鸡翅都做不熟的我眼里看来,他手脚麻利的削土豆皮,切土豆丝,并且居然还知道炒之前把土豆丝儿泡在水里,实在已经很像是个出得厅堂进得厨房的人了。
当然若干年之后,我才知道了血淋淋的真相:贵x他老人家,也就这两道板斧……其他的菜,虽然他也爱自告奋勇的做,可是做出来的效果,实在是言语难于表达
所以提醒所有未婚女性(以及所有的小姑娘花儿),将来一定要擦亮招子,一个人反复做一两道菜,做得再好,那也是可疑的。
扯远了,话题拉回点菜来。
话说贵x不仅自己喜欢做这道菜,而且下馆子喜欢点这道菜。于是我们吃遍了家附近所有馆子里的醋溜土豆丝儿,还包括千里之外纽约曼哈顿上朵颐的醋溜土豆丝。
在我吃来,这些都差不多,就是个鸳鸯五珍烩,也架不住见天的吃。
不过贵x很有热情,不仅吃,还给这些馆子里的醋溜土豆丝儿都排了级:最好的要算朵颐里的醋溜土豆丝儿,其次就能排上我们家附近巴山蜀水的了(菜单上叫银针丝儿,还把我迷惑了一次),最次就是上海家常菜里的了。
我其实很期待能买到一种类似于mini-chopper那样把切丝儿这个手工活儿转为机械活儿的工具,并且孜孜不倦的尝试了Williams-Sonama里面所有的切丝儿工具。然而每一次都以失败失望告终。所以,到现在,我们已经把巴山蜀水…吃成我们家食堂了。
所以大小姑娘花儿们,如果你们有用得衬手的切丝儿工具,还忘不吝赐教。也算解救我于一去再去巴山蜀水的苦楚中。

4.麻食
想起来没有说麻食的做法。
麻食是一种面食,就是咱们平常常说的猫耳朵。
这玩意儿,首先要和面——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不多说了,据说诀窍是用开水和。我的诀窍是用开水加鸡蛋加mixer,和出一团就行。然后拿一点点面搓长细条,且成小拇指大豆丁样,最后用大拇指在小豆丁样的面团上一撮,成为一片耳朵状一般厚一般薄的,就算完成一片。
如此做下去,做够一大盘,然后把一锅水做开,加木耳丁,土豆丁,胡萝卜丁,青菜丁(我发现陕西菜有个爱切丁的习惯,不知道风俗从哪里来),最后打个蛋漂蛋花,加盐、醋、酱油、香油,等水再开然后把方才做好的猫耳朵倒进去,直到他们全漂浮在锅上面。
这玩意儿做起来麻烦,所以我说给贵x管饱很不容易。这么个下湿面要吃差不多一磅面的人,如果让我真的用麻食喂饱他,得活活做死。——传闻里我听说这道面食乃是过年节期间一大家子亲戚一块儿吃饭,女眷们挨着坐一边聊天一边撮出来的。贵x并且在某一次深情回忆里说起,原来他们那儿食堂/商店还有卖现做好的生麻食的(就跟湿面条一样?),只要去买回来自己做汤就行。
我一直困惑,那么说是有个机器可以做这个麻烦玩意儿?
总之,若我跟贵x俩个人做麻食,只跟给他管半饱,幸好我不爱吃这个——做完了我自己搞别的吃去,他则心满意足的吃半碗麻食,然后泡一碗方便面,对他也算个美满的夜晚。
仔细想想,认识这六七年,我好像也就给他做过两顿…还有一顿是他爹娘来访时候我旁观着做法蹭着吃的——一次以后就觉得很足够了,不想再吃了。
所以教育所有要瞟杨过孩触六穴的人们,临走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心爱的麻烦的家乡小吃吃个够本,最好吃到想起来就要吐,这样你的留洋生活,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怀念情绪。

5.炸酱面
先上图片:

起因是我上个礼拜在巴山蜀水,头一次点了一道炸酱面吃。——结果觉得他家做得十分之不好吃,面太热而且粘和软,黄瓜丝儿太细而且没了皮都软啪啪的,而且仅有的码菜就是黄瓜丝儿,简直是一碗鸡肋面。
回来我就寻思上自己做一顿吃。
炸酱面十分好作,只要家里有甜面酱就行——据说更好吃的做法连黄酱一起,我上超市找了找,没找到黄酱就作罢了。
总之开始先做炒鸡蛋丁,就是把鸡蛋打匀了,下油锅用筷子不断地把蛋汁打碎,成嫩蛋丁状就捞出来,然后炒半肥半瘦的肉末,炒到肉末出油以后把干肉末也捞出来,跟蛋丁一块儿。然后就着炒肉沫剩的油炸甜面酱——要放很多,我大约放了小瓶装的1/3-1/2瓶,炸香了以后把刚才的蛋丁肉末一块儿倒进去,翻翻,大家都得染上甜面酱,然后加点点水盖上锅,就可以开始切丝儿了。
我反正是就着家里有啥切啥,这个丝儿不必细,粗点儿还脆,所以我唰唰唰的,把冰箱里的胡萝卜黄瓜都揪出来切了——正统菜谱里据说还可以切扁豆丝儿,白菜心丝儿,甘蓝丝儿,我家都没有,一切从简。
烧水加盐做面条,面条捞出来打散凉一凉,架上切好的菜丝儿。
肉末蛋丁酱再快出锅的时候洒上葱末,迅速关火。行家说这样用余热焐熟葱又香又不焦。
最后把这完成的肉末蛋丁酱洒在面上,一碗炸酱面就完成了。
我在没有到北京之前,无数次吃过康师傅炸酱面,当时不算喜欢也不算不喜欢。后来在北京不知道哪个地方头一次吃到,码菜有三四五六种颜色,十分精美,当时一见倾心,然而奇怪的是,吃不到的时候我也并不想念。
我在美国这些年,几乎没有想到过要做炸酱面,连外出点菜都很少点。这些天湾区酷热,温度动辄上百,我忽然就有了吃炸酱面的念头。
炸面酱的时候忽然想起从前的好朋友,他教我做炸酱面的时候口口声声说,炸酱炸酱,这个酱一定要炸得好。我也是从他那儿才知道,所以炸酱,原来是指酱要用油炸过的意思。
今年清明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教我酱要炸的朋友,此生永远不能再见。乍听到这个消息,我居然并没有流泪。
然而昨天在甜面酱雾腾腾的香气中,我忽然的想起他来。
便用这个,来结了这篇不太合格也不像菜谱的厨房小记。

离开家很久,自己生活也有很久,什么东西都乱吃一通并且能够享受其中美味以后,我以为我不会再想念。——大丈夫四海为家,可不能总念着儿时的吃食。
早年看过一个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狭窄的巷子里,有人用悠长的声音一声一声叫唤着“黑——芝——麻——糊”,然后就有个小孩儿拿着碗跑出来。
其实我从没有这样买过黑芝麻糊,但这个场景长久的留在我记忆里,甚至每次吃起黑芝麻糊都不由自主地想起来。
与我们听的歌,看的小人书动画片一样,吃食有时候不再是一样吃食,它与某些场景某些片断某些人联系在一起。——这么想想,我给贵x做臊子面麻食的时候,就会非常怜惜,这些个我看来并不好吃的东西,对他来说,也许,标志的意义比他自己知道的要更多。

人品不好

前因之一

在DC曾经有个叫兰州小馆的中餐馆,菜单上以高浆酿凉皮著称,还有肉夹馍,臊子面等等西北(陕西)著名食品,是贵妃的最爱。几乎每次来看我都要求去吃一次。
吃着吃着,有一天,我们千里迢迢的开车去到的时候,发现……这家店关门了。
不是迁址,不是扩大装修,就是停、业、了。

前因之二

自从我新买了这个avi播放器,贵妃摩拳擦掌的要找片子看。伊口味独特,不要看大片,点名要看的是《卡拉是条狗》,《没事儿偷着乐》。我在浩瀚的eMule 资源里一搜,《卡拉是条狗》勉强搜到两个资源,《没事儿偷着乐》没有——可是居然有新凤霞赵丽蓉年轻时代的《花为媒》。
闲话不表,虽然只有两个资源,还是把《卡拉是条狗》给加在我的电驴下载单子里了。电驴有气没力的跑了三天三夜,用2-10k/s的速度,总算把这电影下完了——间中用几百k 的速度迅速下完了《花为媒》、《立春》、《小城之春》等等。中间贵妃还做了数次搜索,《没事儿偷着乐》还是无处可寻。

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贵妃每天吃的维生素不是片剂,乃是一种液体的名为LiquiMaxx的有水果味儿的多元维他命。此产品Costco有售,大约十几刀一瓶,可供他吃2个月。这现下他吃的第三瓶快要见底,我们前两周开始预备给他买。
然而我这两周忽然起了好奇心,决定把这附近的Costco都视察视察,看看货源有没有不同,于是连续两周跑了两个不同的Costco。当然不管在哪儿我们都去卖维他命的货架上看了看,就是不见这从前天天晃在眼前LiquiMaxx。
我心里犯着嘀咕,就是货源有差,也不能家家都告罄吧。
昨天下午上小提琴课回来,我拐了一下,去到以前我们总去的那家老友Costco,进去就直奔维他命货架——还是没有!!!我跑到药房找人问,那人也懵懂不知,只说现在似乎是没有了,却也没有说为什么没有。
我心里存疑,回来就上了万能的古狗。狗出来头几条,赫然便是此商品已经被recall,还列了几个upc code。我到冰箱里翻出我们家这瓶一对upc,果然就在单子上。
晚上我向贵妃汇报,说你知道为什么你吃这个维生素没有了?他说不知道。我说被RECALL了!!!
贵妃仿佛被当头打了一棒的模样,整个楞住。
我赶紧安慰他,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我看了,就是说标签上没有说明里面含有fish, tree nut和wheat,这对过敏的人可能引起致命反应,你反正吃了这么久也没事儿,可见没关系。
贵妃又沉默一会儿,困惑的说,你说这怎么回事儿?我喜欢吃个凉皮店关门了,想看个片子下得慢得要死不然就没有,现在吃个维生素,还要被recall。
我强忍住补踩他一脚的愿望,安慰他说,也没有那么惨了,你看这次去纽约,不是还吃上你喜欢的肉夹馍嘛,还是在一个大家都传闻已经关掉了的店里呢。

Please help!

本海报欢迎转载转贴打印分发,不必征求我的同意了。

危急时刻,不要浪费时间流眼泪哭诉,抓紧时间行动起来,多为灾区灾民们募捐,这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

以下网址含如下几个版本的海报的jpg,psd,和pdf格式(尺寸8.5寸乘11寸,普通彩色打印机可用):

北美英文版(两个版本),加拿大法语版,法国法语版,德国德语版,英国英语版,日本英语版,欧洲法语版(含德、法、香港红十字会捐款地址,适用欧洲法语区),请根据自己所在地区自行下载打印张贴

鸣谢阿都提供ftp地址供上传下载:

http://esc71.midphase.com/~xtorg21/elysee/posters/

北美英文版小图样

法语欧洲版小样 (鸣谢小钧提供图样和文字,北美版二构图与此相同)

书的闲话

想买《鬼吹灯》已经有一阵子了,先是因为小蓝回国买了几本看了觉得好推荐的。我在网上看了两三章,这故事太长,实在没法像平常看bl似的趴电脑上看,再说神神怪怪的故事,我总还是倾向看纸书。先是找当当,一听说要运三个月就打了退堂鼓,然后又在这边找了几个网站,有的贵的就跟直接把人民币直接一比一换美元似的卖,这一套这么多本,下来好几百刀,也下了不决心。最后终于找到一个网站,大约折到四比一的程度,看起来还合理,考虑到当当还要收100%书费的运费,也跟当当的价钱差不离了。那网站好在书全,类似于陈寅恪的寒柳堂集之类的书都有——虽然买了我也不见得看,放在书架上附庸风雅总是可以的。

正要下订单的时候想起这儿是湾区啊,贵妃公司附近就有个中国书店来着,于是决定缓缓再买。昨天送完贵妃便去了趟书店,果然是有《鬼吹灯》,价钱也跟那网站上一般。我把第一部四本都买了,异想天开的又问有没有张爱玲,店主指了个架子给我,然后瞄一眼说,啊,好像卖完了。

确实是卖完了,不过倒是摆了一排的亦舒,中国戏剧出版社版的。我顺手抽了一本出来看看,发现才2刀多一点儿一本,大吃一惊——这么便宜的书,不买都亏了,遂赶紧蹲下来细细挑。它这儿摆的不知道是拆了几箱以后卖剩下的,不全,有些有好几本,有些完全没有——例如我顶喜欢的《流金岁月》,《要多美丽有多美丽》以及大心喜欢的《圆舞》《喜宝》《人淡如菊》之类的都没有,著名的《玫瑰的故事》也没有。剩下的大约都是些中不溜的,不属于大部分人的“最”的。倒是有我的第一本亦舒,《朝花夕拾》——这本当然是要拿下的,这么些年,我总是记得那句“早上开的花,到傍晚就落了一地”;当年叫我哭得一塌糊涂的“宜,我永远爱你”,日子久了倒是模糊了。

看了这么多年,题目当然都是熟的,却也不能知道所有题目对应的都是什么故事。然而如《一千零一妙方》《如何说再见》《独身女人》《纵横四海》《真男人不哭泣》一类一看就记起故事,而且当年也喜欢的,当然是一看就抽出来了,还有一本《家明与玫瑰》,拿出来了翻了翻,发现是个短篇集,为了这题目也买了。还有一本中篇集《玉梨魂》,一直是我喜欢的故事,也抽了出来。例如《风信子》《生活之旅》《银女》《蝉》《如今都是错》一类的呢,虽然知道是什么故事,当年看就不甚喜欢终究还是没买,倒是有两本题目看着熟翻了翻觉得印象模糊的《心之全蚀》和《邻室的音乐》,顺手买了下来凑了十本。交钱的时候看到这么便宜,动了念头跟它们定全套的念头,然而想想老太的书我毕竟不是全部都会重看,买了也是白放着好看罢了——要命的是现在家里书柜地方奇缺——还是算了。

其实这些年虽然亦舒看得颇熟,认真说起来,她的书确实没买过几本。早是因为在学校,买了也无处可放,索性都在电脑上看。那时候的bf还找了e书时空做的一套亦舒的电子书刻了盘,至今看来是我见过的电子书里最精美的一套,封面挑得相当精致——可惜就是错字不少。后来出了国,漂洋过海能带的书不多,自然也不会想到专门去买了带。偶尔放假也是买过几本亦舒的,却始终没买到过《流金岁月》,上面说的《朝花夕拾》和《独身女人》却是买过的,应该还不止一次,至今家里应该至少各有一本。

所以买书这事儿也逗,就像贵妃来来去去只看一本《围城》,于是我们家有限的书柜空间上还给他放了两本《围城》一套《围城》的DVD还有一套《围城》的VCD;很多时候,我也是来来回回的买同一套书:在国内的家里有中文版的全套《福尔摩斯》,跟这儿就有英文全套的《福尔摩斯》;金庸倒是飘洋过海的带过来了;这亦舒的书,有限的几本,海内外的书架也都重了。

《朝花夕拾》不必说它,《独身女人》这本书,我也是看得很早。第一次看还不知道写这故事的人叫亦舒,该是在我们那儿的少儿图书馆借来的(现在想想,我们那儿的少儿图书馆居然能借到《昙花梦》和港版卫斯理,也不是不叫人感到奇怪的),看到展翘居然没有高风亮节的把钻石手镯退回去,还说,没有得到人,拿到东西也是好的,真叫一个惊呆。我印象顶深的其实是何掌珠的妈妈——你看,美女永远占便宜——以及掌珠在未见到真人之前回忆的时候,说记得自己的妈妈有一头卷得惊心动魄的长发(某人,你看,你偶像笔下妈妈是留极长卷发的)。现在看得多了,才知道老太笔下的美女其实都有这头标志性的长卷发,不过当时确实很向往了一阵。那时候有个潘婷广告,有个女模特就有一头很长很卷的头发,发卷很有弹性的在画面中上下跃动。她说“这改变并非一夜之间,但它确实发生了”,我老觉得亦老太说的那种卷发就是那样的。《独身女人》这本书里还有一个中篇,乃是大心至爱之一的《城市故事》,那个灰姑娘的桥段被她拿出来说过一千八百遍,我自然也不用废话。

回来也不及干别的,抽了《一千零一妙方》就歪在床上看。现在看老太,多多少少带了点审视的态度,看到她说唐二姐是工学院的工商管理学讲师,不禁失笑;再有说胚胎在七个星期是七厘米直径的一颗豆,还一本正经的抄了一段胚胎形成,更是忍俊不禁。看到快结尾,隽芝问老莫值得否,老莫说道,“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抚养孩子的道路既长且远,十分艰辛,值得与否,言之过早,隽芝,许多事情不能详加分析,仔细衡量,你我凡夫俗子,不如人云亦云,以后日子,想必有苦有乐,人各有志,你若觉得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的生活比较理想,千万别生孩子。”跟隽芝一样,我也对老莫(其实是老太的)这番话肃然起敬。

晚上吃完饭在沙发上继续看《家明与玫瑰》的短篇集,我每次看老太的短篇集都很惊奇,因为每次都觉得这本似乎以前全没看过。贵妃在旁边看电视上放扯得胡天海地的《大秦帝国》,我边看《家明与玫瑰》边笑:这里面但凡有个登样的家明或者玫瑰就是物理学博士或者准博士,一式一样的冷冷的疲倦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闲时听巴哈(我给老太补充道该是小提琴的巴哈无伴奏和奏鸣曲吧),玫瑰们都是圆眼睛长发穿粗布裤子芝士衬衣,简直似同一张纸复印出来。家明自然是属于玫瑰的,正如玫瑰必须属于家明,落了单都没有好结果,遇上咪咪、含笑,安娜的家明,和遇上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玫瑰,都没有好下场——当然那个旅程里遇上明珠的家明例外,他们俩却都要去伦敦皇家学院读物理,所以还是一样的。

我一个晚上,千辛万苦找来的《鬼吹灯》放下了不看,看完这本老太看那本,临了还把《邻室的音乐》给看了,发现屈展卷这个名字原也是老太的原创——合着这么几年在网上看的言情里,像样的男主,就没有跑出老太给的范围去的。

想象了一下跟一个穿白色或者褪色蓝、左手康斯丹顿白金表右手链子,没事儿听巴哈的、(原子)物理博士生活的情形,不住一笑。

新北京,大奥运

预祝北美旧金山线火炬传递一路顺利。

Beijing Olympic 2008

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妮妮

送别南康

傍晚快下班的时候,照例在常去的几个论坛晃。看到一张帖子说,写浮生六记的南康去世了。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湖绿,点进去看到满篇的悼念,和天涯上转来的消息,才慢慢感觉到是真的。我犹自不相信,还去摆渡了一下,然而南康此id与一个地名重合,搜出来很多页都不相关。去到天涯,也不知所以。便放下了,照常吃饭,吃完饭跟贵妃窝在沙发上看《金婚》,这一集正好悲情,看得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回到电脑边,又想起这件事来,再把那个帖子点出来看,慢慢看出究竟。
南康这个id,对我来说,是个遥远的作者,他的故事我都没看过,倒是看过他的两篇随笔,写的都是他和他bf的事儿,先看的是《我等你到35岁》,随后又看了他们两情相悦时候写的《浮生六记》,当时看得我万箭穿心,一个晚上都哭得稀里哗啦
那还是2006年,我当时想,再大的悲痛,也会过去的,他会在等待中慢慢放弃,然后重新找到合适的人。——像尘世中的大部分人一样,爱过,失去,然后再去爱。
然而两年不到,却是这个结局。
我在电脑前呆了一会儿,想,这大约就是1月份时候大部分读者听到安安去世的消息的心情吧,痛惜,难过;然而这悲伤究竟隔了一层。
从天涯转来的帖子来看,南康死于自杀,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失去他的爱人,也许还有身为同志的心理压力。有人在回帖里说,不是说要等到35岁吗,为什么没有等到就放弃了。
我看到这儿,再也忍不住的湿了眼睛。
我希望这个消息是假的,希望他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个国度,开始新的生活;有爱的人,也被人爱着。所以再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网上的心语中,也无暇来辟谣。
如果万一这个消息是真的,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和幸福,不要再等。愿他安息。

第二个月

日子真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又是12号。
昨天晚上做了个梦,居然梦见安安上线了。我兴高采烈的扑上去,问她怎么回事儿,怎么叫我们大家伤心了那么久才露面。她说了好多好多现代化的象医学的名词儿,就象两年以前她消失一个月做手术回来活蹦乱跳的跟我说起的模样。一切都象真的,我喋喋不休的说小白怎么去送她了我们怎么伤心了,她笑嘻嘻的说医学如何如何解决了她的问题了。梦里我居然很平静,并不觉得欣喜若狂心要从嘴里跳出来,似乎一切就应该是这样,一直都是这样。
那仿佛是这段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梦见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