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8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前一天晚上我们搬到了天堂力量之屋二楼的房间,因此这一天吃早餐总算是换了地儿,在天堂力量之屋的餐厅里。
这间屋子从内到外的装修,都是实打实的中国风。外面就是我之前说的红墙飞檐庙宇的格式,里面呢,我们的房间里是用古式横穿锁的旧式柜子,两边门一边刻了个“天”字儿,另一边刻了个“力”字儿,墙上挂着描金烫木画,赫然是“清明上河图”的节选;我路过对面的房间的时候,偷偷往里张了一眼,发现人家的布置也跟我们差不多,不过墙上挂的是“百子贺寿”。待我们下到一楼餐厅一看,果然餐厅也是这风格:餐厅也挂着六幅木烫画,显然是“清明上河图”的最著名部分,连题目章印都赫然在目。桌子椅子也都是仿的中国风,厨房里冰箱都包了木边。
这次接待我们的是这间Bed&Breakfast的主人。因为我们此时是独一对儿在吃饭的,他一直非常热情跟我们聊天。我跟贵妃给他说起这个“清明上河图”的来历,他欢喜异常,说是在香港随便买的,没想到居然这么有名儿。边吃边聊着,我们才知道我们住的这个B&B居然是完全生态化的。因为离市区太远,没有铺好的电线水管,是以主人买了个小发电机靠“天堂力量”瀑布发电,水也是从那儿而来;煤气自是罐装使用;这两个屋子由他自建,内里的装修也由他全面负责——这个“天堂力量之屋”里的家具和摆设,基本是他若干年前在香港上海旅行时买下用集装箱运过来。听到这儿我基本已经满眼放着崇拜的绿光了,凡事必联想到经济利益的大俗人我并且马上说道,你应该把这些全写到你的网站上,肯定很多人会对这种Eco-Friendly的房子感兴趣的。主人笑笑,把话转到清明上河图上。
我们这一天晚上安排了到火山公园趁夜色爬山,白天便不想太劳顿。于是听他的推荐,决定去看大岛上最高的瀑布以及途中的小植物园。
这途中的小植物园乃是在一条4英里长的观景路上,从高速主路上往海边一拐,我便以为必然沿途看到无边蔚蓝。其实却也不是,那一条路倒是更多的树木参天,封得密密实实的,倒像是在大森林里开车似的。
那个植物园就在这段路上的某一个转角。买票的时候,售票员问要不要买防蚊子的水儿。我看看自己,穿得还算严实,再加上皮肤容易过敏,就只给贵妃买了一袋儿,给他抹在露出来的腿啊胳膊啊上面,最后剩下的空袋子我还没浪费,翻过来给他挂包上熏蚊子用。后来证明这个水儿买得很正确,我们出来以后就遇上一家人没买,带着的小孩儿给叮得满脸包,一面挠一面哇哇大哭。
入门的时候守门的人说,在公园尽处靠海的地方,今天有人看到了海豚出没。我听了异常兴奋,拉着贵妃就往里冲。公园确实小,花却不少,而且都是些极其少见的品种:颜色,花瓣,样式都各有各的稀奇,真叫人惊叹造物主的神奇。
这么一路看着千奇百怪的花,真到了我平常最爱看的兰花园——似乎每个植物园都有个兰花园——我倒失去了兴趣。那里面的花我在外面大都见过,倒不觉得惊艳了。
公园里还有个小小的三折瀑布,掩在参天的森林里,水面上只有隐隐的几点光斑,水声伴着隐隐约约的鸟叫声,怪动人的。
那天我在公园尽头的海边并没有看到海豚。虽然我一直盯着亮澄澄的海面用力辨认每一个跟海水不同的颜色,并且每看到一个翻卷的浪花就拉贵妃确认是不是海豚;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我看到的,只有海面上一小叶轻舟——真的是轻舟,很小,随着海浪起伏,我简直没法想象上面的人怎么呆着。
海与山的接嘴处有两块并排的石头,牌子上说,这叫“双子石”(Twin Rock),并且说了个颇凄凉颇有中国特色的传说。说是古早以前这海边原来是个村落,某日听说另外一处的人要攻打过来。情急之间不及在入海处修防护措施,便有一对情侣自告奋勇在水里守着监护村子。一夜平安过去,村民们早上醒来,发现这一对情侣已经变成了石头,永远守护着这个村庄(这故事太面熟了,寒一下)……贵妃看完这个故事,学究脾气再度发作,问我,他们俩跑水里守着有什么用吗?我冥思苦想,说,大约是在有危险的时候大喊通知村民们?贵妃继续问,那为什么要在水里?我继续诌,也许是为了挡住浪潮不让敌人的船驶进村庄?
总之在我屡寻海豚踪影而不见的失望下,我们离开了这个植物园,继续转战据说岛上最高的瀑布。
看完瀑布回来正好是晚饭时间,我们掐着表吃了饭,赶紧开去了火山公园。
这一天的天气到下午就开始转湿,我们去公园的路上已经开始密密的下毛毛雨。地图上标注了最可能远眺到火山喷发处红光的山间观景处,从停车场走过去,大约有来回4英里的脚程。我们想起前一天爬山的辛苦,尽量轻装,戴着挡雨的帽子,依嘱带好手电,水和相机。
走过去的时候天还蒙蒙的亮,路上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空旷的黑地,不知道是最近哪一年喷发留下的熔岩凝固而成;因为并不像其他登山的地方有明显的行走段,公园在地上隔5到10米设了小小的亮片,供路人辨识方向。我们一路走,雨愈发下得大起来,几乎可以听到雨线落在包上衣服上的声音。人并不多,但总能时常遇见那么一两个,好歹在这一片荒凉中有了点儿安慰。
到了开始上山的地方我们已经是四五个人集众一起走,不料才上了几步便看到分岔,大家都很困惑,相互讨论了一下挑了一条走,然后又一边走一边质疑方才的选择。这一趟山路上倒是不少树枝杂草,蜿蜒曲折的,每一下都像马上就能到达终点,然而每一下都只是指向另一个弯。
千辛万苦的上了观景台,发现上面和底下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如果不是更糟;照样是雾蒙蒙的一片,只能远远的看到山的轮廓。这会儿已经是太阳下山的时分——当然我们也并没有看到太阳——,天空是暗淡的灰色,若干等在上面的人都给我们指海的方向,说是据说再暗一些,会在天空中发现各种颜色,便是火山喷发时候气体形成。我用力往他们指着的天空方向看,不知道是瞪得久了,还是太阳终于在云层中挣扎出来,倒真有一片淡淡的颜色。
如此等了快半个小时,天已经迅速的黑了下来,然而天空依然没有想象中的五彩斑斓;雨势和雾势也没有半点减少,反而更叫人沮丧。
我们依在高台上,言语间已经有些感到害怕——对于一会儿在黑暗的雨中回停车场的前景;几个人几乎是越说越怕,立即就想下山。我问贵妃还等不等,他张了张,觉得也不可能再看到什么了,我们遂跟着一对说马上下山的夫妇一起走了。
这对夫妇随身带了三把手电,加上我们自己带的一把,正好够每人一把。于是贵妃在前面开路,我跟着,这对夫妇押后;我们着急忙慌的下山了。
路上还遇见了几个踌躇满志上山的人,问我们上面景观如何,我们诚实的说道,不比你在下面更糟,当然也不更好——你什么也看不见。然而没有一个人被我们的回答打击到,全都意志昂扬的继续前行了。
下山似乎总比上山要快,之前转了半天才看到顶的曲折路线,到下山的时候分花拂柳的拨开树枝,几乎是一下就到了。
可怕的路其实还是方才前来的时候那一大段空旷荒凉的火山岩平原,四周只有稀稀落落的树,此刻在黑暗里只有模糊的轮廓,雨依然没有减小,空气中充满湿漉漉的水气——活活就是随便一部恐怖电影的外景。傍晚时候看到的用来标注路线的亮片,倒是在手电筒光线中摇身一变,从方才不起眼的灰白,成了路上发亮的光点。
我们沿着这些个亮点在黑暗的路面上一路走着。我想起格林童话里那对在森林迷失的小姐弟:他们的爸妈要把他们遗弃在森林里,姐姐一路丢着鹅卵石和面包屑企图记住回家的路。夜晚来临的时候,因为面包屑被森林的动物吃掉了,他们顺着发光的鹅卵石走到的,是一座漂亮的糖果屋:饼干做的屋顶,玻璃糖做的窗户,还有各色的干果装饰着墙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