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浮光掠影 - Page 2
十天九夜(2)
十天九夜(图片篇1)
酒香周末
周日去的是纳帕山谷,美国著名的葡萄酒酿酒山谷。田园风光自是风景如画,不过我对酒一无所知,心心念念记的还是去年去的时候品尝的一种post harvest的甜品葡萄酒,这次专程又转到那个酿酒园去买了回来。
归途中经过一个农场,万圣节将至,农场里摆的满地南瓜,还用稻草堆了碉堡和迷宫,甚是有趣;农场片还是一片灿烂的向日葵园,落日余辉中一片金黄,犹如诗画。我们在这个地方逗留少许,爬了稻草堆的碉堡,买了南瓜,钻到向日葵花丛中拍照,还就着落日,拍了不少人像。——这个偶然遇到的小农场,竟比专门从网上寻来的几个酿酒园,还要有趣得多。
良辰美景,也许并不在目的地,而在途中吧。
下面这张照片毫无特色,田园风光自然是有的,但是也未免平淡的烂大街。之所以还是拍了,乃因贵妃一句话,伊这个IT狂人,下了车四处一张望,兴奋的说,“你快来看,这里好像Windows的开机画面……”。我头一次听人这么形容蓝天绿山,便是平淡无奇的景色,也不免出奇起来;是以拍照以资纪念。
向日葵与向日葵园中的野花,虽然没有新意,也不免为当时几乎完美的光线与阴影引得频频按快门。(拍出来一看,咦,也很象Windows里面的屏保照片嘛~)
Read more »
出行(摄影爱好者与地理系学生手记篇,之二)
在外出行,再不能赖床。饶是我跟贵妃那么爱睡觉,前一天又累得七荤八素,第二天我们还是不到九点就起床了。B&B提供早餐,而且是丰富得出奇的自助餐,我吃了一盘又一盘,把所有的点心肉类水果都挨个吃了一遍,然后摸着滚圆的肚子出门了。
前一天晚上我们已经研究了地图,自然是从离我们这儿比较近的冰川点(Glacier Point)开始,然后下来去看看新娘的面纱瀑布(Bridal‘s Veil),最后绕道优胜美地谷(Yosemite Valley)把景点挨个看看。我们都不是登山爱好者,所以压根儿也没排什么景点登山节目,也就是打算走马观花的跟着游客们把这些在地图上标着记号的点瞄一瞄。
吃得太饱上冰川点的坏处在于容易晕车:上山的路七弯八曲,我光是看贵妃开车已经看得头昏眼花几欲呕吐,早上起得早;海拔一路不断增高,在车中耳朵都已经开始嗡嗡作响;阳光强烈,从车前窗侧窗毫不留情的照进来,更是照得我昏昏欲睡。等我们好不容易上到冰川点至高的时候,我疲倦得几乎躺下就可以睡着。好在车停了,开出门去正是一片空旷,清风拂面,又是居高临下。对着观景台正是山脊。
这是我第一次实地见到古代冰川地貌,山脊间锋芒凌厉,正对着视线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刃脊和槽谷间——清晰得让人闭上眼睛就可以想像到几百万年前冰块如何夹着洪流从高处哄然而下;居高而下看到的,便是最低处的冰床,成半圆状展开,与我们常见的扇形冲击平原形状较有差别。站在风里,与这些经历数百万年冰川侵蚀而成的地貌面对面是一件让人惊奇的事儿。这甚至与美与壮观无关,我当时想到的,是十年前我们上的地貌课以及暑假里在山西大同盆地的地貌实习。——这些年来,每次见到略微典型的地貌,我都不由自主的会想到从前,仿佛一转身就会听到指导老师给我们指点江山:玄武岩,火山浮石,河漫滩,第四纪黄土,褶皱,深切河谷(这个在北京),。。。,这些名词的真正定义因为久远不用早已被我扔到记忆不及的地方,只是它们的名字始终伴随着当时的艳阳溪流绿树岩石 ,深深烙在记忆里。甚至当时随着我们每一脚踏下去纷纷而飞的蝗虫(大同是年闹蝗灾),大同县里五毛钱一局的台球,被全班女生传阅的琼瑶小说《金盏花》,我都没有忘记。
还是说回冰川点,这是我们那一天到达的致高点,树木稀疏,岩石裸露,天蓝得几乎透明,略有微风。从这边远眺过去,可以清楚的看到对面两带瀑布。我自然是捧着相机从各个角度各个高度拍了又拍,我妈拿着摄像机和我爸给她买的小傻瓜相机东拍西照;然后大家又各自或者排列组合着与景物合影。旅行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刻:我们不能静坐着欣赏,正因为是游客,所以我们看了仍然不足,还希望把看到的留住,带回家去,连同当时的感慨与回忆,风的声音与天的蔚蓝。
如此便消磨了无数时间。
Read more »
最新评论